打开APP
张树金|难忘的岁月——我的家庭回忆录(4) 第一章  家的变迁(4)——弟兄分家之后
柳杨
2024-08-31 10:19:10

张树金|难忘的岁月——我的家庭回忆录(4)

我们家的十六字家风:

勤劳 善良 坚韧 坚强

节俭 孝顺 和睦 感恩

 

过去的日子久了就成了历史,过去的事情久了就成了故事

翻开们家历史,重温们家的老故事,就是在陶冶我们的情怀,就是在赓续我们的根脉,就是在激发我们以及后人的斗志与图强力量。

愿我们家人人都拥有这无需提醒的孝顺,这不用强求的善良,以及根植于内在的感恩之心!

追忆是永恒的动力。在今天的所遇之中,去缅怀曾经的过往。千差万别的经历之中,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不忘来时苦难路,奋斗拼搏不停歇!

第一章  家的变迁(4——弟兄分家之后

 

1.父亲把命根子分给了堂哥

父亲一生含辛茹苦盖了六座房,为的是孩子们将来成家后,都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他的梦想,也就是他的宏伟计划,后来也真的逐步得以实现了。

堂哥张小路,大名叫张树森,我们弟兄姊妹都称他为大哥。我们把堂哥作为亲弟兄排行,他是老大,我是老二,元如老三,翩如老四。所以,尽管我在我们家亲弟兄中排行老大,但我的兄弟姊妹都称我为“二哥”。

1974年,堂哥结婚成家。当时,老院那一间旧房子喂牲口,只有下院的这两座房子。父亲把堂哥作为亲儿子,毅然把这座差点要了他的命的房子,也就是命根子,分给了堂哥。后来,堂哥成为乡临时干部后,先后在专业队、管理区以及乡政府工作。其间,他在前场打麦场上新批了一处宅基地,盖了一座四间两层砖木结构的新砖瓦房。

那是一个完整的院落,还配套有三间平房做厨房。那是麻院上庄队第一座完整院落的砖瓦房,很令村民们羡慕。包括我在内,也很羡慕哥哥的砖瓦房,曾多次暗暗地想:我什么时候才能住上砖瓦房?

之后,堂哥的孩子张小伟走出山村,到城里的济源邮政公司工作,结婚后又在繁华的闹市区沁园济河苑西区,买了一套140多平方的商品住宅楼,从此,开启了城市新生活。

(老家的模样)

2. 父亲把上房分给了我

1981年的冬天,记得是在腊月二十七那天,父亲给正在上师范的我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但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弟兄三个和我的父母在一起生活了12年都没有分家。因为我知道,两个弟弟都还小,正在上学,父亲肩上的担子太重,我作为他的长子有责任为他分担一些生活中的压力。

后来,我调到王屋乡重点初中王屋初中教学后,主动先后把元如、翩如两个弟兄转学到王屋初中我的班里上学。这样,就不需要父亲再为两个兄弟的上学而犯愁了。两个弟弟的学费、书费以及生活费都可以由我来承包。后来,元如成家后,家里的人口较多,尽管小弟翩如还没成家。1993年的3月,父亲找来了舅舅家的表哥,决定为我们弟兄三个分家。

说是分家,其实就是把房子分一分,同时还要把债务分一分。家具很少,只是每人分了口铁锅,其他家具父亲说不分了,在一起可以共同使用;当时粮食很少,每家只分了三胶桶的小麦。

房子怎么分?父亲提出了个方案:当时四座土房子,共十二间,加上老院的那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共十三间。弟兄三个每人四间,父母只留下一间自己住。于是,父亲把上院的那三间旧房和老院的那一间土坯房分给了我。另外,两个弟弟元如和翩如,分别分到了石链子坡上盖的一座房子,中间的那一座房子元如、翩如和父母各有一间。由于当时翩如还没有成家,就暂时和父亲在一起生活。

对于分家这件事,父亲特别慎重,也许他特别忘不了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他特意请来了舅家我的表哥刘宗武(小名小乱)作为分家证人,还让他写了分单,填上日期,一式三份,作为房屋及财产分家的证明;同时在场人还都分别在分单上签名并按上了红色手印。

关于债务,也就是家里的贷款以及家里之前欠下别人的钱,这本该要分开来弟兄们共同偿还。记得当时,给我分的是两千元的债务。二弟元如也分了一些债务,翩如还没成家,当然就不能分摊债务。然而,父亲坚决要给自己也分出较大的一笔债务,这令我心里很是难受。

父亲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给我们建房子,给我们成家,是他托起了我们家的脊梁,是他顶起了我们家的一片天。而今,分家时他还主动承担为了我们而欠下的那些债务。一时间,泪水打湿了我的眼帘,随即涌出眼眶滴落下来!父亲的爱,是沉默的,没有言语,只有行动;父亲的爱,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时尚家园)

3.二弟盖了五间混木结构房

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家都非常困难。当然,在那个特别的年代,村里其他人家也并不是很富有,但可以这样说,我们家是村里最贫困的一家。

那时候,我曾反复思考我们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一是逃荒要饭,家底太薄;二是没有农田,长期靠开荒种地,缺乏经济来源;三是集体经济时,缺乏劳力,挣不到工分,粮食不够吃。但这些都是历史的原因,并不是父辈们自身原因所造成。若不是父辈们吃苦耐劳高贵品质的强力支撑,我们的家根本就不会有今天!所以,我坚信:迟早有一天,我们家会过上好日子的!

为了改变家庭现状,二弟元如高中毕业后,主动到郑州厨师学校学习,掌握了娴熟而精湛的厨艺,先后在王屋乡招待所、乡教育办公室、济源农业银行、济源建设银行当厨师,处事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后来被乡政府领导看中,聘他到王屋乡政府机关食堂工作,负责乡领导及全体乡机关干部的一日三餐。在这期间,他表现优异,被领导破格提拔为乡临干,先后在韩旺管理区、愚公管理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刚刚进入二十一世纪,也就是2002年的春天,二弟张元如在弟兄三个之间首开先河,筚路蓝缕,毅然推倒了父亲分给他的旧土房,而后又扩展院落,用石子混凝土盖起了一座五间两层高大的新瓦房,同时,还修建了三间配套房,其中一间用来做浴室,两间用来做厨房。也就是元如盖的这座高大的房子及宽敞的院落,为我们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父亲及母亲离世,他们的葬礼及祭日,全都是在这座房子里举办的。

当我们全家人,包括山西的弟兄姐妹们回来后,住在这座宽敞的房子里,都由衷地佩服元如及爱人侯春兰极强的治家能力。2012年,元如的经济条件逐步好转,春兰又在王屋街上做生意,收入也不错,他们就果断地在济源市区的山水世界城购置了一套140多平方内设电梯的高档商品住宅楼。经过内部装修,非常喜人。可以说,他的家庭逐步步入了小康生活。

4.三弟翩如有了两个新院落

父辈们不怕困难、甘于吃苦、奋斗拼搏的品质在弟兄们身上,都得到了积极的传承。三弟翩如(大名张树峰)高中毕业后,不怕吃苦,主动到济源陶瓷厂打工。然而,两年的工厂打工经历逐渐使他体悟到:趁着年轻,应该学一门技术,靠技术吃饭远远强于靠体力生活。于是,他又到五三一驾校学习大车驾驶技术。

之后,他开过大车,也为私营企业老板开过车,积累了娴熟的汽车驾驶技术,得到了老板及朋友们的鼓励及赞赏。他跟着企业老板不仅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策略,也学到了很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方法。与此同时,他积极进取,通过顽强而努力地网上学习,考取了工程施工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

企业老板放心地把工程项目交给他,让他来负责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甚至把工程决算、款项收资等全部工程项目都交给了他,让他来负责。树峰也不负重托,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使命,多次受到老板们的嘉奖和鼓励。

后来,翩如又不甘心永远为别人打工,就又大胆走出打工藩篱,自己独立经营城市管道施工项目。尽管其中他经历了很多的艰难与曲折,但家庭经济收入却在不断增加,家庭经济条件逐步得以好转。

由于三弟也一直在市区工作,他早就想让自己在城里也有个安身的地方。2003年春天,他在济源市区的沁园街道屯军居委会,与表姐刘小叶(表姐的丈夫就是同族哥哥张树松,小名小吊),共同购买了一块四间房的地皮,每家盖了一座两间三层的砖瓦房。院落虽小,但居住功能齐全。客厅、厨房、浴室、卫生间一应俱全。同时,共有五个卧室,充分满足了全家居住的条件。

2012年,翩如的经济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于是就在这年的春天,他也学着三哥元如的做法,把老房子推倒,盖成了四间砖混结构的新院落。院落同时也建了厨房、浴室配套房和宽大的敞篷房。翩如嫌院落太小,想让院落尽可能宽大,就让房屋后墙紧靠堰头,但又担心下雨时堰头石头坠落砸墙,又花了一万多元给堰头做了混凝土加固。房屋盖成后,又嫌门前道路距大门口太近,就又和二弟元如一起,用石头及混凝土,共同修筑了一条四十二米长近七米高的一条大石堰,大大加宽了门前道路,改善了家的住宅条件,实现了老家有房,城里有房的梦想。

作者简介】张树金,笔名金玉良言,1957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镇麻院村。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