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三顾南阳” •桐柏淮源水濂寺行摄散记
文旅光影
2024-08-28 07:16:57

图文/庞先庆

夏末秋初,阳光依旧炽热中带着一抹温柔,天空澄澈如宝石,云朵如洁白的棉花糖般飘浮着。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有幸参加2024年新时代·新桐柏“魅力桐柏”摄影大赛夏季集体采风活动,于8月22日跟随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们一同踏上了前往桐柏淮源风景区水濂寺的旅程。这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追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艺术的探索。

是日清晨一大早,携带沉重的摄影装备,怀揣着满心的期待,驱车从外地前往桐柏。一路上,车窗外,景色飞速掠过,城市的喧嚣渐渐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沿途乡村的宁静与田园风光。随着路途的延伸,离那神秘的桐柏淮源风景区越来越近,心中的激动也愈发强烈。

上午9时许,摄影师们在桐柏县地标景观水帘洞广场集合后,经南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蒋宁宇以及桐柏县委宣传部领导详细安排后,由4位县摄协主席团成员带队,大家首先集中赶赴桐柏淮源风景区水濂寺进行文旅线路的采风创作。

水濂寺一景

一进入桐柏淮源风景区,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仿佛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热烈拥抱。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那郁郁葱葱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之中。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我们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一边交流着摄影的心得与技巧。摄影师们不时停下脚步,举起相机,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美丽瞬间。

◎聚焦水濂寺

在众人的期待中,水濂寺渐渐映入眼帘。拨开绿树横生的枝蔓,一座禅寺安静地掩映在林荫深处。那古老的建筑在绿树的掩映下,散发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山门上的一副对联正好诠释了该寺的优雅安静:门对青山云自闲,帘悬飞瀑境方妙。那份飘飘的仙意把水帘禅寺烘托得如梦如幻。它打破了坐北朝南常规,坐西面东,依山而建。门口几棵近千年的青檀,把它掩映得更加幽静,古朴。

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门上的铜环在岁月的洗礼下泛着古朴的光泽。门旁的石碑和墙壁上镌刻着“人间仙境”“佛光普照”“国泰民安”,那苍劲的字迹如同一幅古老的画卷,每一道刻痕都像是一个故事的印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苦难与奋斗,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人间仙境” 不仅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的赞美,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佛光普照” 则增添了一份神圣的气息,表达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敬畏和对心灵慰藉的渴望;“国泰民安” 体现了一种宏大的愿景,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珍视。

我们静静地站在寺前,感受着那份历史的厚重与宁静。

众所周知,石狮像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文化中,石狮像被视为吉祥、守护和权威的象征。水濂寺门前就屹立着两尊石狮像,其雕刻工艺精湛,形态栩栩如生,被视为佛法的象征。石狮像的存在增添了寺庙的宗教氛围和庄严感,让人们在进入寺庙时更能感受到佛教的神圣与威严。

水濂寺一景

在历史的长河中,水濂寺曾作为道教胜地的一部分,始建于宋元佑三年(1088)以前。历经明万历二十七年、清乾隆和嘉庆年间的修建,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后来虽在一段时间内房舍毁坏,道人活动中断,但随着被划定为游览开放区,各级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对其进行重建,改为佛寺。如今,水濂寺成为桐柏山佛教活动的中心,与众多名寺齐名,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它的名称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自然的馈赠,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宗教文化的传承。

摄影师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有的专注于拍摄古老的建筑,那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细节在镜头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则将目光投向了庭院中的花草树木,捕捉那生命的美丽与坚韧;还有的在寻找独特的角度,试图将寺庙的庄严与自然的美景完美融合。

轻轻迈过大门门槛,一阵悠扬的钟声传来,那声音空灵而悠远,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寺庙内,庭院深深,古木参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如同金色的碎片散落在地上。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寺庙的传奇。

水濂寺一景

漫步在寺庙的庭院中,脚下的石板路虽有些凹凸不平,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庭院的角落里,几株不知名的小花静静地绽放着,为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抬头望去,寺庙的建筑古朴而典雅,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古人的精湛技艺。那精美的雕刻、古老的砖瓦,无不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走进大殿,一尊尊庄严的佛像映入眼帘。佛像们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慈悲与智慧。在佛像前,香火袅袅升起,那淡淡的烟雾弥漫在空气中,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宁静。我们静静地站在佛像前,闭上眼睛,感受着那份庄严肃穆的氛围,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

在水濂寺中,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只有宁静与祥和。我们放下心中的烦恼与疲惫,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历史的沉淀。摄影师们用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那些古老的建筑、庄严的佛像、美丽的自然风光,都成为了我们镜头中的永恒。

◎探源水濂寺

事物的名称往往都有其特定的由来,都不是随意赋予的,水濂寺也不例外,也有着其特定的由来依据。水濂寺之名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旁边的水帘洞。

水濂寺一景

在水濂寺院子外,远远望去,水帘洞的一泓清泉如银练般从崖巅倾泻而下,恰似一道晶莹剔透的水幕挂帘悬于空中,遮掩着崖壁上的天然石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光。这令人惊叹的独特自然景观赋予了这片区域特殊的魅力,为水濂寺增添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却洋洋洒洒,像一根琴弦,拨动着山林深处最柔软的一缕优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奏响了一曲山涧情歌。

站在水帘洞前,我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震撼。瀑布如银河落九天,水花四溅,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那水帘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将洞内与外界分隔开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令人惊叹的瞬间。

小心翼翼地进入洞内。顿时,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洞内别有洞天,空间宽敞,光线透过水帘洒进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洞中有石桌石凳,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猴王石像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想起《西游记》中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据说,这里曾是孙悟空的栖息之地。当年孙悟空在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后,四处游历,来到了桐柏山。他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尤其是这水帘洞,更是让他流连忘返。他在这里修炼法术,与山中的精灵妖怪们嬉戏玩耍。后来,孙悟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但他的传说却一直在这里流传着。

◎定格清洁工

在水帘洞景点,那飞瀑如银练般垂落,溅起层层水雾,如梦如幻。而在这美景之中,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 —— 清洁工。

他们身着朴素的工作服,手持扫帚与簸箕,穿梭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之间。水帘洞的水汽弥漫,打湿了他们的发丝和衣角,却丝毫未能影响他们工作的专注。他们弯下腰,仔细地清扫着游客留下的各种垃圾,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纸片也不放过。他们的眼神坚定而执着,仿佛在守护着这片人间仙境的纯净。

水帘洞一景

当阳光透过飞瀑的缝隙洒下,映照在他们满是汗水的脸上,那是一种朴实无华的美。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游客们创造出一个整洁舒适的游览环境。在这喧嚣的世界里,他们就像一群无声的守护者,在水帘洞的每一个角落,留下辛勤的足迹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他们或许不被人瞩目,但他们却是这美丽景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付出如同水帘洞的飞瀑一般,虽平凡却又震撼人心。

摄影师悄然举起相机,将镜头对准了正在辛勤工作的清洁工。所定格的照片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更是一种对劳动者的赞美和敬意。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美景背后,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的付出。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守护着这片自然的瑰宝,让我们能够在整洁、美丽的环境中欣赏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

◎惜别水濂寺

伴随着摄影师镜头快门在水濂寺和水帘洞此起彼伏的咔嚓咔嚓嘎声,时间临近了中午,我们不得不结束这次难忘的水濂寺行摄之旅。离开水濂寺时,阳光倾洒在大地上,给寺庙披上了一层明亮的外衣。我们回首望去,水濂寺在午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庄重而耀眼。这次的行摄散记,让我们对水濂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让我们对大自然和历史有了新的感悟和思考。

合影留念

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能够再次来到桐柏淮源风景区,再次走进水濂寺,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欣赏这片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这座古老寺庙的魅力。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传承历史的文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美好的色彩。

这次与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们一同前往桐柏淮源风景区水濂寺的行摄之旅,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不仅是一次摄影的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让我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和历史的传承。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下山途中,一首古诗所描绘的山林间的宁静与祥和、禅院里的清幽与空灵,呈现在脑海。

作者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