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庞先庆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些身影,即便暂别,却依旧能在人们的心间留下深刻的印记。李子柒,便是这样一位独特的存在。
就在 11 月 12 日,退网数年的李子柒宣布回归,仿若一阵温润的风,轻轻拂过那片久盼甘霖的心田,带来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欣慰与喜悦。
记忆中的李子柒,仿佛是从那古老的画卷中走来的女子。一身素衣,长发飘飘,在那如诗如画的田园间,过着与世无争却又满溢着生活情趣的日子。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那片绿意盎然的田园上,李子柒便迎着晨曦起身了。她推开那扇古朴的木门,吱呀一声,仿佛开启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院子里,母鸡带着小鸡在草丛间踱步觅食,时不时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欢唱着新一天的到来。旁边的小菜园里,鲜嫩的青菜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小宝石。李子柒轻手轻脚地走进菜园,蹲下身子,熟练地采摘着那些成熟的蔬菜,动作轻柔而又利落,仿佛是在与这些大自然的馈赠进行着一场亲密的对话。
午后,阳光炽热而浓烈,李子柒戴着草帽,手持农具,走向那片金黄的稻田。微风吹过,稻穗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语着丰收的喜悦。她弯下腰,熟练地挥动着镰刀,割下一束束饱满的稻子,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却丝毫没有影响她专注的神情。不远处的田埂上,几只蜻蜓在低空飞舞,时而停在稻叶上稍作歇息,与这忙碌的收割场景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画面。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整个田园染成了一片橙红色。李子柒背着一捆柴禾,沿着蜿蜒的小路往家走。路过那口古老的水井,她放下柴禾,从井里打上一桶清凉的井水,洗去脸上的汗水和疲惫。回到家中,她在那土灶前忙碌起来,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映红了她的脸庞。锅里煮着从田园里采摘的新鲜食材,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仿佛是田园生活给予她辛勤劳作的最美馈赠。
她的每一个视频,都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从播种到收获,从食材的采摘到美食的烹制,从染布制衣到打造农具,她用一双巧手,将那些平日里被我们忽视的传统农耕生活场景,一一细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一幕幕,宛如一首首无言的田园诗,在悄然间,滋润了大众那颗在快节奏、信息碎片化时代里,渴望着文化滋养和精神寄托的心。
在这个时代,我们每日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那些简短的碎片化内容如潮水般涌来,匆匆而过,却难以在心底留下什么深刻的痕迹。我们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忙碌于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奔波在各种琐事与工作任务之中,心灵渐渐变得疲惫而干涸。
而李子柒的出现,就像是在这喧嚣的尘世中开辟出的一方宁静田园。在她的作品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我们可以跟着她去看那春日里桃花灼灼,蜜蜂在花丛间飞舞采蜜;可以随着她一同在夏日的荷塘边采摘莲蓬,感受那荷叶田田的清幽;能伴着她在秋日的果园里收获累累硕果,体验丰收的喜悦;也能和她一起在冬日的炉火旁,烹制着温暖身心的美食,享受那静谧的冬日时光。
她所展现的,又岂止是田园生活的希望。那更是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生动体现。她用传统的工艺制作美食,让我们看到了古老的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旧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从食材的选择到烹饪的手法,无不遵循着先辈们传承下来的智慧。她亲手染制的布料,那斑斓的色彩,是传统印染技艺的绽放;她打造的一件件农具,是农耕文明的传承见证。她带着我们领略了二十四节气的奇妙,让我们明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依据着自然的节律,过着与天地和谐共生的生活。
如今,她的回归,无疑是给翘首以盼的大众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满怀期待,期待着她能够以全新的作品,再次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国际的舞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愈发重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无数值得向世界展示的瑰宝。而李子柒,已然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一张亮丽名片。
她用一种最为质朴、最为贴近生活的方式,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认识了中国的田园生活,了解了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传统技艺。她的视频在国外的视频平台上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让无数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惊叹于中国传统农耕生活的诗意,感慨于那些古老技艺的精巧。而这一次,我们相信,她会带着更多的创意,更多的文化内涵,以全新的视角去展现中国。
或许,她会带我们走进那些尚未被大众熟知的偏远山村,去探寻那里独特的民俗文化;也许,她会深入挖掘某一项传统技艺,将其更加细致、完整地呈现出来;又或者,她会以季节为线索,创作出一系列更加富有诗意和文化底蕴的作品。无论她选择何种方式,我们都坚信,她的新作定会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在国际的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在这漫长的等待之后,李子柒的回归宛如晨曦穿透云层,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与希望。我们将继续守望着她的作品,期待着她用那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更多关于中华文化的美丽画卷,让这份文化的魅力持续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蔓延,滋润着更多人渴望文化滋养和精神寄托的心。因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份来自田园、来自传统文化的宁静与美好,来慰藉我们那略显浮躁的心灵。
(图片摄于桐柏农耕文化博物馆)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