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董家河法庭: 沏好调解“功夫茶” 绘就宜人新“枫”景
顶端法治
2024-11-14 09:08:20

董家河法庭位于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辖区90%以上居民以茶为生,近年来,信阳市浉河区法院董家河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创立特色调解品牌“e杯茶”,通过多元智慧平台为矛盾前端化解提供云指导,用群众满意标尺丈量司法温度,以实际行动为司法为民留下生动注脚。

喝茶解纷化干戈“e”码共治抓前端

“你之前管过父亲吗,他在你家住过一天吗,现在人不在了你出来要茶山,你良心过得去?”“我咋没管,我要茶山是我的权利,按规定就有我的一半。”今年6月,在董家河法庭的诉讼服务大厅,张氏兄弟吵得不可开交,因父亲去世后留下的自留山分配发生矛盾,直接来到法庭要求立案处理。

“亲兄弟有话好好说,可以解决问题但不要伤了感情。”在“e杯茶”调解室,法官万欣一边沏茶,一边宽慰他们。了解到双方的纠纷并未向村委会反映,法官建议他们通过“e解纷”云上调解平台解决,并指导二人扫码登记纠纷。一周后,董家河法庭收到了平台反馈的调处结果,两人就茶山分配问题已达成了和解。

据了解,该法庭搭建了全市首个集矛盾前段化解指导与诉调对接为一体的信息平台,自下而上受理矛盾纠纷,群众通过“e解纷”云上调解平台扫码登记纠纷后,由乡镇平安办、司法所通过平台调处,调解数据及调解结果可同步反馈到法庭终端,便于法庭提供必要法律支持。

近年来,该法庭通过设立“法官茶话角”,秉持喝茶话理等地域传统文化,打造“法庭+”大调解解纷新模式,在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基础上,将茶叶协会、企业家代表融入“茶乡”调解元素,构建诉前多元解纷新格局。

寻根索据促和解“三解三心”止纷争

10月10日,在原告某建材厂与被告李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即将在董家河法庭开庭审理之际,双方分歧依然很大。据了解,被告2015年至2018年期间在原告处采购建筑材料,至今仍欠货款19万余元,且双方对立情绪很大,都不同意诉前调解。

法官万欣在庭前查阅沟通记录时发现,双方是多年的合作伙伴,确实各有难处。原告作为企业急需运营流动资金,被告则确因项目纠纷陷入了困境,亦非恶意拖欠。在倾听双方的委屈与不满后,法官认识到履行能力是横在双方之间最大的障碍,后了解到被告目前正从事货物运输,突然有了思路,原告作为生产企业必然会有运输需求,被告可以通过提供运输劳务抵扣债务,既可以消除了原告对履行不能的顾虑,又能缓解了被告现实压力。最终,当事人接受法官的建议,达成和解,历时6年,再度成了“合伙人”。

为实质性化解纠纷,该法庭对于已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坚持调判结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法官还归纳出“三解三心”调解工作法,面对群众要基于理解、善于开解、巧于化解,处理问题要不忘初心,秉持公心、保持耐心,不断提升调解与沟通能力,既为解纷加速,又为当事人减负。

情法相融同此心办好小案大民生

“法官,真的太感谢了,如果不是你们,我可能也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电话里的当事人张阿姨的声音还在颤抖。

今年5月,张阿姨的儿子突发意外身亡,留下年迈的母亲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家人在整理遗物时通过手机微信记录,发现其生前为王某提供劳务,还有3万多元的劳务费用未结清。张阿姨多次与王某沟通未果,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除了微信,对王某的其他信息一无所知,导致立案多次被驳回。

张阿姨绝望地来到董家河法庭,法官助理王思远在了解情况后,决定帮她想想办法。通过张阿姨提供的微信号,干警添加了王某的微信,并向其释明了法律责任与后果,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劝导。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王某即时履行2万元。

群众无小事、民生大于天。该法庭法官在办理案件时坚持情、理、法三者有机统一,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抽丝剥茧找准矛盾症结所在,用接地气的语言释法析理,依法公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以不弃微末的能动履职和至真至诚的办案态度,奋力书写司法为民的新时代答卷。


来源: 河南法治报
编辑: 王玥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