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初见❤️‖二十四节气之(十九)立冬:立冬时节读《悯农》
初见❤️
2024-11-07 23:08:16
 #2024年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季节划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节气法”与“气温法”。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作为冬季起始;“节气法”划分的          冬季,表示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气温法”划分季节以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起始;气温法划分的冬季,表示天气寒冷了。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同时,立冬也有吃饺子、吃甘蔗、吃生葱等食俗。
      我的节气过的稍微有点潦草,大清早给宝宝我们俩煮了一碗青菜面,配个煎蛋就完成了今天的早餐。吃完还要赶快上班,带着我的小朋友们读《悯农》其一,昨天晚上准备好的第二天的古诗词。
      晨颂、暮读、午练。带着这群小朋友读诗词,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还得给他们简单的顺一下诗词的大意,有的诗词,还可以边读边背边表演,理解着记忆,记得很快。
      今天,我好像又重新审视了这首诗:春天万物萌发,农民在地里种下了种子,也种下了希望。秋天到了,他们收获了万担的粮食。天下的田地没有一处是荒芜的,到处都是生机勃勃,一片丰收的景象,岁月静好。最后一句,画风急转,农民都要被饿死了。
      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春天种下种子,秋天收获了大量的粮食,天底下的农田都获得了大丰收,可是农民为什么会饿死?他们的粮食哪里去了?
      孩子们都说,他们的粮食是吃完了,我该怎么给孩子们解释呢?我是这样给孩子们说的,在当时的社会,有很多的坏人或者说是坏官儿,把他们的粮食抢走了,收了十成的粮食,都被抢走了八九成,只剩下了一点点,所以不够吃,农民就被活活被饿死了。
      孩子们感叹着坏人的坏,农民的可怜。纷纷纷表示将来以后要当个好人,或者做个好官,一定会挣很多很多的钱,多多的帮助别人,给那些吃不起饭的人买很多吃的,好吃的,好喝的......
      孩子们为我诠释了: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却如此幸福。
      接着,我又给出了第二个问题:丰收了农民还要被饿死,要是收成不好的时候呢?
      媛媛抢答说道,要是收成不好,农民肯定会被饿死。媛媛小朋友的答案,不正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给出的答案吗?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孟子所处的时代,他和齐宣王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老百姓面临的处境也是一个苦不堪言。因此孟子向齐宣王提出要实行仁政: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畜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而《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也是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我又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今日立冬,天越来越冷,这首诗中的老百姓如果有多余粮食,还可以换一些棉衣,可他们却没有吃的,更没有穿的,又该如何过冬......
      我们,却如此幸福。
      如果不是读《孟子》,我读《悯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意义上,因为读了孟子的这段话,才将《悯农》这首诗,以及孟子的这一段话体会的更深刻,作者孟子、作者李绅二人同样的忧国忧民。 
      突然间,我好像明白了一个人为什么要从小读诗词,读经典。诗词经典,就像一颗种子,在春天的时候播种,在秋天的时候收获,在不经意间融会贯通。诗词经典中的道理,可以影响塑造孩子们的三观,也是他们为人处世的根基。
      周一在国旗下讲话时,我就告诉我的孩子们,也是在劝诫自己:读书吧,读诗词,读经典。他是我们升学提分的需要,那是前途命运;也是核心素养的提升,那是精神食粮;更是文化传承的需要,那是我们的家国情怀。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