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父母要努力做孩子虔诚的观众
木南木风
2024-11-03 08:03:12

“创造力就是发明、做实验、成长、冒险、破坏规则、犯错误以及娱乐。”这是在一篇文章中读到的一句话,我十分赞同这句话。

关于父母在孩子童年时代的成长教育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很多文章中有“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支持、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心态”几个方面的内容,简单明了而又通俗地表达应该是:父母应该清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如何给予和满足孩子生理、心理、体验、磨炼的成长环境和个体需求。换言之就是:父母更需要的是在孩子身边静静地观察、欣赏和鼓掌,就像听戏、观影、看剧一样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孩子的思想、行为和情绪,并给予肯定和支持,逐步强化为孩子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帮助。

而现实的生活和家庭教育却恰恰相反,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就像如来佛给孙悟空“画的圈”一样,家庭、学校、社会都给予了孩子这不行、那不可的条条限制和约束,孩子自由生长、天马行空思维的空间被一路压缩、一再挤压,孩子根本没有顺延着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方向深究探索的空间和习惯,孩子的创新力、创造力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被磨灭。孩子想在杂草丛生的花间捕捉蝴蝶,会被家长“你出来,我去给你捉,你会弄破衣服、弄脏衣服”地声音喝止;孩子在公园地空地上翻爬滚打的时候,会被家长“到垫子上玩去,在这会容易磕着、容易累着”的声音喝止;孩子在同伴中道路上的水坑踏水、跺水的时候,容易被家长“别整了,会弄湿衣服、冻病感冒”地声音喝止;孩子在和他喜欢的鸡鸭猫狗玩耍的时候,容易被家长“别玩了,别被啄、被叨、被抓、被咬了”的声音喝止;孩子在尝试自己做饭的时候,容易被家长“别烫着、别切着、别划着、别弄了”地声音喝止。……。凡此种种,孩子自己想动、能动的愿望就这样被家长过度的关心和保护一点点地扼杀了,更别说孩子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了,时间长了、长大了,孩子就会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是必然的,这个时候的家长还没有明白孩子为啥长成了这个样子,又陷入郁闷、无奈、伤心的境地。殊不知,这是家长自己酿就得苦果。

如果把孩子比作车辆的发动机,那么,家长就是这台车的司机,把握方向、给予支持、提供精神力量、适时肯定鼓掌,这才是家长应当做好的事,这才是优秀的家长。要让孩子生长成他自己的样子,具备超过同龄人、超越父母一代人的能力和素质,就是在成长过程中要让孩子自己磕磕碰碰、摔摔打打、跌跌撞撞地去体验、去调整、去适应,只有这样,才符合“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孩子的未来才真正的强大。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努力做好孩子虔诚的观众。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