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2025夏日创作季#
#警惕对整治违规吃喝歪曲解读#
#王虹回北大开讲座#
#宋文化纵横谈#

我的“委员工作室”日记(3)
7点33分早饭时,我的微信“滴”一声,收到张同学一段语音,“哥看看,给你发的这个截屏有文字。前天傍黑在民声群里,因为西水塔供水慢,有人发牢骚骂骂咧咧,之后被踢出群了。有群众发了一段话,是不是对咱村里哪方面做的有意见?你瞧瞧(截图)。”
看了后,我也没心思吃饭了,立刻转给驻村书记孙瑞峰,昨天就此事已简单交流过,正在等待进一步回复。实话说,在一个500人的大群里随意发表言论,也是需要考虑大家感受的;同时,对村“两委”应对是否妥当,继而让部分村民产生错觉,“一提意见就会被踢出群”,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和加以引导呢?我在认真思索这个问题。
不多一会儿,驻村书记打来电话,对群众诉求很重视,“民声群里言语过激这能理解,可是说话带脏字违反了群规;当时联系不上本人,经和他孩儿沟通,说他喝醉酒了,并说先把他移出群吧。现在想来,村里在细节处理方面也需要再改进一下。”
作为一位村民,一名县政协委员,自从县纪委监委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孙瑞峰来了以后,大街小巷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蜕变”,群众去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确实比以前好多了,亲和力也强多了。“基层党组织就是党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甚至村干部将来也不建议有专门办公室。”孙瑞峰的话颇有力度。
揣着这份触动回复张同学,我告诉他,所提意见已反馈,正在跟进;我提议民声群里实行全员实名制,双向规范和约束,充分理解张同学对村里公共事务的关心关注。电话那头他感慨良多,“也没啥,只是看到民声群的信息,怕咱村干部还有哪里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反映一下,能够尽快去协调,这就挺好!”
我搁下电话,饭菜已然凉了,然而心里却热乎乎的——倘若我的“委员工作室”,能在干群之间真正架起一座“连心桥”,更好传递民声民愿,帮助解决一些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则无愧于心也。


河南安阳 吕村镇宣传信息专班丨荐稿
校对丨王灵菲 代云飞
责任编辑丨付强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