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致学校的一封信:架起家校沟通桥梁可行吗?
永城刘文静青心家教驿站
2025-05-19 23:41:57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叶芝的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深耕教育领域,尤其热衷于家庭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将“助人者自助”奉为圭臬,在不断提升自我的道路上,怀揣着帮助更多孩子与家庭的炽热初心。最近,我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让家长们写“致学校的一封信”,可这个设想究竟能否顺利落地实施呢?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家长们送孩子上学时,总是行色匆匆,简单地和老师打个招呼,说上一句“老师,孩子就拜托您了”,便又急忙赶去工作;哪怕是家长会时,时间有限,老师需要传达众多信息,留给家长深入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之前四中的一位同事曾和我分享,有位家长想和她聊聊孩子在家叛逆的问题,可家长会结束后,还有其他事务等着处理,只能简单沟通几句,问题根本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平时大家都忙得像陀螺一样,真正深度沟通的机会少之又少。
 
我设想的这封信,就像是打开家长心扉的一把钥匙。家长们可以在信中畅所欲言,无论是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还是对老师、学校的建议和意见,亦或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与鼓励,都能一吐为快。记得我在初中任教时,有位家长和我抱怨,孩子上了初中后,亲子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孩子不愿和家长交流,她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无济于事,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向老师全面说明情况。如果有了这封信,家长们就能将这些困扰详细地写下来。
 
收集到这些信件后,后续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会便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可以针对家长们普遍反映的问题,如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青春期心理疏导、亲子沟通技巧等,整理相关资料,邀请专家进行针对性讲解,也可以是自己做好充分的功课,开展互动讨论,切实解决家长们面临的困难和疑惑。就如同陶行知先生所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家长的问题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方向,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强大合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或许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部分家长可能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认真撰写信件;有些家长可能担心自己的意见会引起老师的不满,不敢真实表达想法。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向家长们说明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打消他们的顾虑。也可以用信封封起来,我认为尊重他人的隐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筹备、真诚沟通,“致学校的一封信”这一设想定能成为家校之间沟通的坚实桥梁。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各位同仁、家长朋友们能给我留言,分享你们的想法和建议,让我们共同探索出一条更有效的家校共育之路,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