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染色秋意浓,沃野农田伴溪流,10月31日临近傍晚,一幅属于舞钢市杨庄乡红石岗村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山里天黑得早,眼见太阳往西山去,村室广场上,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君匆匆搬桌支架、铺线打灯,摆开阵仗开启“夜场直播”模式。“白天东奔西跑忙了一整天,终于能闲下来开播了······家人们,红石岗的水芋头新鲜上市了,原生态、无公害,品质有保证······”一个多小时的直播,粉丝五花八门问、主播如数家珍讲,间或分享村里发生的小故事、村情村貌介绍。直播间充满了乡音土味,“小黄车”一次次补货、一次次下单、一次次售罄,不多时,500多公斤水芋头、300多公斤花生被“一扫而空”。
杨国君今年41岁,原本在深圳做工程,2020年,他响应返乡创业政策回到老家红石岗村从事特色农产品种植、销售。“现在城里人注重养生和饮食健康,家里好山好水种出的原生态农产品咱自己心里有数,品质没得说,肯定受市场欢迎。”杨国君说。
从种阳光玫瑰到种红薯,从种高油酸花生到种水芋头······他不断揣摩“城里人的餐桌需求”,几年间,总能“一试一个准儿”。
红石岗村地处舞钢市南部浅山区,山上荒坡栎、山下薄地稀,全村800多口人分散居住在7个村民小组,犄角旮旯、零零落落,过去,只能靠着人均6分地维系全村老老小小的生计。
“没有更好的资源,也没更多产业,咱只有靠山吃山,将特色农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今年初,杨国君当选为红石岗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商量发展出路。他盘算着将这几年“鼓捣”农产品时积累的经验和销售渠道分享出来,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当了村里的领路人,就不能光操心自己一家人的事。市场既然对咱村的农产品有旺盛需求,咱就要抓住机会,做大规模、做优产品、做深渠道。”杨国君说。
献上“金点子”,化作“金钥匙”。当前互联网电商的火热发展态势,让头脑灵活的杨国君迈出了紧跟网络时代、大胆带货直播的坚定步伐。第一次尝试抖音直播,他直播间的最高浏览量一度达到了十几万人、稳定圈粉1000多个。“产品最远卖到了广东、浙江一带,而近处的十几家餐饮单位也组团过来考察、团购。”杨国君说。
“小试牛刀”居然“大获成功”,在杨国君的带领下,红石岗村搭上了电商助农的快车道。为此,村里一方面流转土地,种花生、种红薯、种芋头,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鼓励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捆绑”发展、共同致富。目前,红石岗村村集体规模化种植水芋头近30亩,再加上散户种植的20多亩,与50多亩高油酸花生、20多亩坡地品质红薯以及阳光玫瑰等,一同成为杨国君直播带货的“选品地”。
“今年水芋头亩产1500公斤、花生近期的售价也涨到了三块一毛多······粗略估算了一下,仅特色农产品这一项,村里今年集体经济增收二三十万不成问题。”杨国君喜滋滋地和村会计、驻村干部等一同算着账。更让杨国君高兴的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吴圆圆、臧琳琳等几个年轻人也“有样学样”搞起农产品直播带货,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果能形成一个属于红石岗村独有的直播‘小天地’、品牌‘小气候’,那才是真正值得欣慰的事”。
现如今,直播带货成了杨国君忙碌村务之余的“加班新常态”,无论白天黑夜、不问春秋冬夏,只要有空闲时间,他总会把直播间开进田间地头,看到一筐筐农产品飞出大山、换回财富,他说“再苦再累也值了”。
不久前,杨国君还专程赴上海、杭州等地拜访了几个“大网红”,“一来开眼界、学经验,二来防风险、学避坑,网络带货领域变化太快、学问很深,扬长避短才能走得更久、行得更远”。
(本报记者 杨德坤)
编辑:付文龙
校对:沙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