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一角
编者按:
近年来,郑州的城市框架不断延展。其中,凭借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位于郑州东区城乡接合部的的鱼塘洼地华丽蝶变,成为如今让世界瞩目、具有国际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郑东新区。
相比日益耀眼的郑东新区,西区稍显沉寂。要知道,这里最早是当年郑州经济最繁华的地方,工厂林立,政府机关密布。
郑西区域如何崛起一直是热点话题。事实上,早在2012年,郑州就首次提出“一心两翼”的城市发展建设思路,即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着东西两个方向均衡发展。如今,在做大做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稳步推进郑州都市圈和打造郑洛产业带同城化、贯彻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增长极的大背景下,郑州向西,能否再遇城市价值高地?
第63期《顶端调研》推荐本篇报告,为大家提供参考。
顶端新闻中原策特约撰稿 嵩山智库、中天规划研究院《河南省“十五五”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
规划建设 “郑西新区”是做大做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稳步推进郑州都市圈和打造郑洛产业带同城化、贯彻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增长极的需要,应坚持支撑国家战略、带动全省发展、对标国内国际一流,建设黄河科创谷、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国家低空经济示范基地,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先行,纳入国家和全省十五五规划战略重点,进入国家新区和开发区序列,坚持项目为王和招大引强,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孵化基地,构筑河南新质生产力增长极。
嵩山智库课题组对“郑西新区”规划建设持续开展专题调查研究,2011年课题组就曾撰文提出“郑西新区”的概念,十多年来,我们始终认为应提高战略思维,以前瞻三十年的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超前规划建设“郑西新区”,对带动河南全局发展意义重大,现实可行。
嵩山智库制图
一、规划建设“郑西新区”意义重大
通过调研,嵩山智库建议:“郑西新区”可以为荥阳市和上街区的空间管辖范围,荥阳市943平方公里,上街区62平方公里,合计1005平方公里,人口约95万人。“郑西新区”呈现 “一园四城”格局,即黄河国家公园、黄河科创新城、荥阳智造新城、郑西健康新城、上街通航新城,面 积 约 1000平方公里, 预计2035年人口300万人、GDP6000亿元。“郑西新区”核心区包括荥阳市广武镇和高村乡等,位于荥阳市市区以北、郑州高新区和惠济区以西、上街区以东、紧邻黄河的合围区域,约500平方公里,得天独厚的生态区位优势,有利于布局黄河科创谷、战新产业基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郑西新区”对带动全局发展意义重大。
(一)做大做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需要。目前,制约郑州市中心辐射带动功能的关键因素是“首位度较低”,郑州市经济首位度为21.09%,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倒数第6位,中部六省倒数第一,远低于武汉35.11%、西安35.01%;郑州市人口首位度为12.99%,全国倒数第3位,中部六省倒数第一。目前全国有19个国家级城市新区,我省为空白,规划建设“郑西新区”有利于拉大郑州中心城区框架,加快提高郑州市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稳步推进郑州都市圈和郑洛产业带同城化发展的战略需要。河南提出“打造郑洛产业带”已经有近三十年了,提出“建设郑州都市圈或郑洛大都市圈”也有五年以上时间,关键是做大做强郑西新区、荥阳、巩义、偃师、洛东新区等战略据点,推进郑洛双中心同城化。规划建设“郑西新区”,有利于构筑郑州都市圈、郑洛产业带同城化发展核心增长极。
(三)贯彻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黄河是郑洛大都市圈的生态轴心,最适合亲水布局产业带、科创带、文化带、都市带,相互复合,相得益彰,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和未来产业,规划建设“郑西新区”,打造战新产业、科创、文创高地,有利于构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
(四)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增长极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河南是全国新兴制造业大省,必须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规划建设“郑西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河南新质生产力核心增长极,进而支撑制造强省建设。
二、强化“科创中心+文创中心+战新产业基地”核心功能
坚持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对标国家级新区,推进高端规划,强化“科创中心+文创中心+战新产业基地”核心功能,打造“一谷、一园、一基地”,带动郑洛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建设中原气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一)黄河科创谷。依托郑州高新区科创产业优势,发挥生态区位优势,打造黄河科创谷,助力建设郑州国家综合科学中心。郑州市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总体布局为“一体两翼、双核驱动”,“东翼”为郑开科创走廊,核心为“中原科技城”;“西翼”为郑洛科创走廊,核心为“黄河科创谷”。强化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孵化中心功能,建设一批国家级试验平台、实验室、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器。规划建设黄河科创新城,布局科学城、未来城、大学城、智慧城、科幻城、元宇宙城、自贸港城、自创城、创业城、开放城、枢纽城、门户城。
(二)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发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址众多的优势,建设文创中心或创意新城,布局文化名城、历史名城、遗址古城、太极城、文明城、体育城、创意城、博物馆城,打造黄河文明展示和文化创意基地。发挥独特生态优势,建设生态新城,布局生态城、森林城、园林城、湿地城、公园城、太阳城(零碳城市)、田园城、花果山城、石榴城、共生城。
(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发挥比邻郑州高新区科创中心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生物、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终端等战略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信息、未来智能、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打造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基地。着力布局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元宇宙产业,发展北斗、5G、区块链、智能超算、电子信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超前布局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基地,打造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三、优化“产学研一体化”空间布局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理念,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构建“STI”总体功能布局,建设北部科学研究基地、中部技术孵化基地、南部产业基地,联动周边,打造世界一流未来城市新区。
(一)STI空间布局模型。“STI”,即“Science(北部基础科学研究基地)+Technology(中部技术孵化基地)+Industry(南部产业基地)”,分区布局,相互协同,融为一体。
(二)北部科学研究基地Science。“S”北部黄河大湾区基础科学研究基地,沿黄布局大学城、科学城、未来城、科学中心,打造基础科学研究基地。在沿黄快速路布局大学城、科学城、未来城。
(三)中部技术孵化基地Technology。“T”中部技术研发孵化基地,在中部唐岗水库周边布局圆形太极湖科创CBD,四周布局“八中心”(科创孵化中心、科创总部金融中心、科创会展交易中心、科创公共服务中心、科创商业中心、科创云创中心、科创文创中心、科创文体中心)和“四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云创宙科技园、新兴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科技园),打造科技服务和研发孵化基地。
(四)南部产业基地Industry。“I”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在南部布局元宇宙组团、人工智能组团、商贸物流组团、新型材料组团、生物产业组团等,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园、北斗卫星产业园、智能网络产业园等产业载体。
嵩山智库制图
嵩山智库制图
四、建设黄河科创谷——黄河科创中心
着力打造郑州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西翼” 黄河科创谷,重点建设科创CBD、大学城、科学城、未来城等科创中心,建设全链条创新体系和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打造享誉全球的“科学资源密集、学术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黄河科创谷。
(一)科创CBD。发挥青台遗址及唐岗水库(太极湖)的景观生态优势,打造面向未来的科创CBD,构筑都市中央会客厅。围绕郑州太极湖,布局新兴产业科技园、云创科技园、未来产业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科创孵化中心、科创总部金融中心、科创会展交易中心、科创公共服务中心、科创商业中心、科创云创中心、科创文创中心、科创文体中心,建设智创天地、科学圣地、孵化特区、双创特区。
(二)大学城。按照产业、大学、生态良性互动生态圈发展理念,发展生态经济、数字经济、人才经济,探索政校企联合开发模式,支持高校建设基础研究平台,引导高校研究平台集聚,积极引进知名大学及研究生院,支持建设产业学院和国际学院,布局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开辟前沿学科,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城。
(四)科学城。依托郑州高新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地方金融资源等优势,打造广武科学城。鼓励知名科研院所、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算力中心等创新机构平台落地集聚,支持建设科技园、大学科技园、中试基地和孵化器,建设“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科学城。
(五)未来城。依托郑州高新区的科创优势,聚焦未来产业和前沿领域,引育链主企业、公共平台、领军人才等聚集共生的产业生态,推进“万物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建设,重点发展生命科学、类脑智能、未来网络、量子通讯等智创引领的未来产业,把未来城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创新孵化中心。
五、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创中心
充分发挥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独特优势,深度挖掘人文特色地理标识,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黄河文明之窗,建设黄河文化展示窗口、黄河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世界级黄河旅游目的地。构建“一核、三带、三群”全域5A黄河生态文化公园:青台国家大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核心区;黄河文化公园带、枯河文化遗址公园带、索河文化遗址公园带;遗址公园群、博物馆群、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群。
(一)大遗址博物馆群。着重挖掘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秦汉古战场、红色文化等历史遗址资源,结合郑州地区商代遗址文化资源,河洛文化遗址资源,建设青台国家大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二里头文化城址公园、楚河汉界遗址公园、红色遗址公园等文化遗址公园群。打造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群。重点建设枯河湿地公园、南水北调公园、黄河动植物园。
(二)青台大遗址中央公园。依托唐岗水库,融入“太极”文化理念,发挥中国丝绸之源青台遗址的文化资源优势、科创CBD的科技资源优势,开发遗址展示功能区、文化创意功能区、科技体验功能区、科幻创意功能区等四大功能分区,建成传统与现代遥相呼应、融为一体的郑州太极湖科创中央公园,即青台国家大遗址生态文化公园。
(三)黄河农文旅研学基地。以黄河文化铸魂,传承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打造集旅居游览、游憩康养、观光体验、研学游学、非遗博览、会议节庆、虚拟现实、文化交往等多功能于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的沿黄国家5A级开放式沉浸式农文旅风景名胜区,打造“太极+徒步+慢跑+马拉松+骑行+武术+户外+养生”黄河康养度假区。依托2万亩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规划100公里黄河步道(森林绿道),打造黄河国家森林体育公园。建设“楚河汉界-桃花峪”国家5A级风景区、黄河国家(鸟类)湿地公园。沿黄河一号观光绿道,打造黄河风情民宿群、黄河渡口民宿、黄河渔家民宿、黄河艺术民宿、黄河星空民宿、仰韶彩陶民宿,建设黄河风情民宿群度假区。
嵩山智库制图
六、建设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基地——黄河未来产业基地
全面对接郑州国家高新区产业体系,衔接荥阳市和上街区产业体系,支撑郑州市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千亿级“4+4+N+1”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
(一)主导产业。聚焦发展智能网络(智能网安)、智能物联网(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器)、北斗、智能终端等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产业园区载体,建设高能级产业生态圈,打造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二)新兴产业。聚焦发展元宇宙、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生物等四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园区载体,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打造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三)未来产业。聚焦发展未来网络、量子通讯、类脑智能、生命科学等N大未来产业,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产业园区载体,做大未来产业链群基地。
(四)低空经济。依托上街国家通航示范区优势,加快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推动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应用生态等全产业链融合,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完善各类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eVTOL起降运营中心、能源站、航材保障平台、5G网络、卫星互联网等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布局无人机研发制造、航空装备制造、飞行模拟训练等产业,探索低空经济与物流、旅游娱乐、农林植保、应急救援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构建低空产业体系,创建国家低空经济示范区,打造河南低空经济增长极。
七、政策建议
规划建设“郑西新区”,是支撑国家战略、带动河南发展的抉择,意义重大,应强化组织领导,加快推进。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顶层设计。将“郑西新区”纳入国家省市“十五五”重大战略和重大专项,比照国家级新区落实,进入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序列,纳入省市国土空间规划,赋予省辖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城。
(二)坚持政策倾斜,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先行先试,建设自贸区和自创区“双自联动”示范区,设立自贸港和智慧岛,实行经济特区一揽子特殊倾斜优惠政策,打造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坚持产业为本,打造高新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孵化基地,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打造千亿级产业链群。
(四)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招大引强。大力推进双招双引,争取头部企业、重大项目、风口产业链群落地见效,支持国家、省、市重点项目优先布局落地。
(五)坚持融入主城,推进基础设施同城。推进基础设施与主城区无缝衔接,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轨道交通、生态水系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嵩山智库 中天规划研究院
《河南省“十五五”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
谷建全 嵩山智库高级研究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省社科院原院长、省政协常委、研究员、博士、博导
张占仓 嵩山智库高级研究员、省社科院原院长、省政府参事、研究员、博士、博导
陈中武 嵩山智库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博导
刘战国 嵩山智库副秘书长、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一级调研员、研究员 、博导,中天规划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张 凯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处副处长、研究员
王海杰 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博士、博导
徐明亮 郑州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郑州超算中心执行主任、二级教授、博士、博导
高保中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博导
刘振清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挂职副区长
来源:顶端新闻
编辑:杨雪情
声明:
1.本文相关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设计效果图是对项目所做的示意表现,仅供参考,最终标准详见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文件、图则;
2.本文部分图片、视频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为引用,如原作者表明身份要求本公司停止使用该素材的,请及时与本司联系;
3.本文图像部分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限定,请联系删除。
4.本文仅供分享,未进行任何盈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