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梨林镇关阳新村,李某的丈夫今年4月份突发疾病去世,留下两个仍在上学的儿子和年迈的婆婆,家庭的重担骤然落在了月工资仅有3500元的李某肩上。面对生活的压力,5月份,李某向梨林镇民政部门提出办理全家低保的申请。梨林镇民政部门调查审核发现,李某一家月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前低保标准,因此未能立即办理,暂将李某一家纳入动态监测系统。
这一案例,是示范区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关系民生、连着民生,也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重点领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保救助政策精准落地,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成为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和民政局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日常监督检查中,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发现,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粗放式、精准度不够的问题。经过深入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村级协理员、网格员业务能力不强,培训的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不强。
对此,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驻审计局纪检监察组与民政局党组开展“组组”会商,推动民政部门创新建立“点单培训+派单送学”的培训机制,通过“上门问需”制定培训菜单,“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实现了“由点及面”提升培训实效。
李某一家的问题在这种创新培训机制下得到了妥善解决。6月份,示范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点单培训+派单送学”政策培训课程中知晓了李某一家的情况。经过走访调查和市、镇两级工作人员研判分析,7月份,李某一家被纳入了低保范围,每月领取1080元的低保金。
“‘点单培训+派单送学’的培训机制打破了以往‘单向灌输’式学习,由‘你讲我听’变成了‘我点你讲’。培训模式全面转型升级,既做到真正从基层需求出发,又提高了整体培训质量。”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驻审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田晓芳介绍,今年4月份以来,示范区共开展“点单培训+派单送学”18期,实现了市、镇、村(居)全覆盖,培训村级协理员、网格员2700余人次,分析研判案例72例,解决实际问题62个。
根据社会救助工作特点,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认真研究工作中的风险点、薄弱点,综合运用调研督查、下沉督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对救助对象认定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监督。
为进一步提高监督精准度,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强化大数据赋能,积极与审计、公安、人社、残联、医保、农业农村等单位对接,借助清廉济源大数据平台对社会救助对象信息开展交叉比对,对“重复享受”“违规享受”预警信息开展摸排核实,紧盯干部亲属这一“重点人群”,强化近亲属备案管理,将低保申请近亲属备案管理由低保经办人员扩展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活动开展以来,示范区共纠正以“单人保”代替“整户保”187人,新增低保对象356户713人,正常退出低保351户706人。
家住轵城镇宏泉村的晋某一家没有想到,温暖会主动送上门。今年7月份,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到他因患病住院产生大额医疗费用,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随即进行走访,并及时将该情况报告给民政局。民政局简化程序,采取先行救助方式对其进行临时救助,助其渡过难关。目前,晋某为重病低保对象,月领取300元。这减轻了其家庭经济压力,解决了一家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用监督保障“兜底”,让群众幸福“有底”。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将继续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原则,积极主动选取低保领域“小切口”,织密社会救助监督网,促进救助品质“大提升”,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史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