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吃苦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俱进
顶端深圳
2024-09-05 09:29:02
中国的孩子从小大概都听家长和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东方语境之下的育人理念,将“吃苦教育”奉为圭臬。每当家长和老师觉得你在学业上不够上进,“让他(她)吃点苦”就成了屡试不爽的对策。

但是当时代发展到21世纪20年代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老套路遇到了新问题。

据“大皖新闻”报道,浙江嘉兴一小吃摊经营者邓女士的儿子小沈,初中毕业后,进入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厨师专业。今年暑假,孩子突然说不想读书了,想跟着爸妈摆摊挣钱。邓女士顺着“不想吃学习的苦,就让你先吃吃生活的苦”的传统思维,给儿子找来一辆二手三轮车,让他试着出摊做生意。

按邓女士的算盘,没过几天孩子就会在生活的暴击下回来找她诉苦,乖乖地用功读书。事情的发展却偏离了她的预期:小沈每天下午4点多出摊,忙到凌晨两三点,头10天营业额就达到了1万多元;“练摊儿”的视频还被发到某网络平台上,点赞量破百万。小沈乐在其中,干劲十足,更不想回学校读书了,宁愿将“练摊儿”进行到底。

这是一次失败的“吃苦教育”试验。平心而论,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吃苦教育”的出发点没有错。但是,为什么现实中屡屡听到“吃苦教育”翻车的故事?问题在于何谓“苦中苦”,何谓“人上人”?

我们传统的“吃苦”概念,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三大差别”犹如鸿沟的基础之上的。今天,物质条件大大改善的情况下,“苦中苦”与“人上人”的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过去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对普通人来说,恐怕“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苦中苦”。但是今天,如果以耕种为志业的人投入毕生精力当一个种田能手、种粮大户,对他来说就是成为了“人上人”;过去对基层群众来说,能通过升学、考试等方式进入“公家”门,端上铁饭碗,就成了“人上人”,可是今天,对一个不喜欢文山会海、案牍劳形的人来说,这样的日子反倒是“苦中苦”。

对今天的人来说,“苦中苦”不是吃不饱饭,而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为自己寻找新的突破和空间,如果成功了,你就会发现一个更好的、更充分发展的自己,于是他就成了自己意义上的“人上人”。如果我是小沈的家长,我会建议他逼一逼自己,回学校把厨师课程读完。也许他会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正在未来等着他。

来源 晶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