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男子为多赚点儿钱,从他人处购买胶囊壳再加价出售,不料胶囊壳铬含量严重超标,属于不合格产品。前不久,经高新区人民检察院起诉,被告人朱某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2020年春天,在郑州的一个药品交流会上,某包装公司销售员朱某强带着公司的铝箔PVC产品,寻找商机。就在这时,一张名片被塞到了他手里。名片是张某锋的,一个自称在药品包装领域颇有资源的经理。
两个人相识后,张某锋确实为朱某强介绍了几个铝箔PVC产品的潜在客户,一切看似风平浪静。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藏在不经意间。
“老朱,你们那有没有胶囊壳卖啊?”当年10月,一通来自老客户王经理的电话,彻底改变了朱某强的生活轨迹。
电话那头,王经理的声音透着几分急切。朱某强想到张某锋,随即心生一计,心中盘算着或许能从中赚点儿差价。于是,他拨通了张某锋的电话,一番询问后,得知张某锋手里有货,且价格诱人。
没有过多的犹豫,朱某强决定冒险一试,并提高了价格,将张某锋600元一件(80000粒)的胶囊壳,以700元一件的价格卖给了王经理。这笔交易,朱某强打了几通电话就有进账,这让他尝到了甜头。
随后,更多的订单接踵而至。朱某强通过微信、支付宝,与客户联系、交易,张某锋则是他背后稳定的供货商,通过物流直接将货物送达各地。
然而,朱某强不知道的是,他倒卖的这些胶囊壳,并未经过任何正规渠道的检验与审批,其质量根本没有保证。
直到有一天,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的一纸报告,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朱某强的发财梦。报告显示,张某锋提供的胶囊壳中铬含量严重超标,远超国家标准,属于不合格产品。铬,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一旦摄入过量,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一时间,朱某强成了这场食品安全危机的关键一环。他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而且威胁到了无数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很快,朱某强被我市警方抓获归案。在审讯室里,他如实讲述了自己的犯罪经过,那份曾经的贪婪与侥幸,如今只剩下无尽的悔恨与自责。经查,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朱某强通过贩卖毒胶囊壳获利20140元。
高新区人民检察院经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取证,认定朱某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对其提起诉讼。
今年10月,经法院审理,朱某强因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243000元。(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申利超 通讯员 李祎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