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麦子熟了#
当孩子不尊重你,无视你时,记住这三句话就够了。
第一、少说
父母说得越多,越没有权威。李玫瑾教授说:家长话说的太多,孩子就不会把大人的话当回事,反而让孩子失去耐心,过度的唠叨,孩子逆反心理表现出来了,孩子就会顶撞、不尊重父母。
你的碎碎念起不到教育作用,只会损耗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所以,当孩子不尊重你,无视你时,请先管住自己的嘴,收起说教的心。
首先,父母要做好自己,当你的行为足够让人信服时,孩子自然会听你说。
其次,把孩子真正的当做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去重视他的感受,听取他的想法,包容他的小错误。
只有你学会了尊重孩子,孩子自然会给你同样的尊重和爱。
第二、父母越卑微,孩子越作威作福,
越是卑微的父母,越会养出对父母毫无尊敬之心的孩子。
喜欢一个人,如果卑微到尘埃里,就会导致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放弃了自己为人父母的权利,把自己的位置放的特别低,就不能怪孩子把自己当成家中的老大,不把你当父母,而是免费的保姆。
孩子对家,没有一点敬畏感,他自然对父母吆五喝六,甚至挑战你的底线。
想要孩子尊重父母,首先要把握好父母的权利,让孩子有敬畏之心,
该管的时候必须管。
例如:没礼貌、不守规矩、动手打人,这些是不能妥协的,必须要管。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建立规则是父母的远见。
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才能教育好孩子。
第三、学会放手,
父母做得越多,孩子越不知足。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总是尽一切能力满足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无求先应。
结果让孩子觉得你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最后养出一个不懂感恩和尊重的孩子。
父母做得过多,便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还让孩子学会期待父母为他们代劳,久而久之,便理应享受父母提供的一切。
比如;让孩子学着做饭,做家务,他便会理解每一顿饭,都有父母的辛苦付出。
很多时候,孩子不尊重父母,其实是父母给了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成本,想要让孩子尊重父母,就要让孩子知道,他顺心如意的生活背后,是父母在付出,而做法就是学会放手,把真实的生活还给孩子。
好的教育,从来不应该让孩子泡在蜜罐里,而是尽早把孩子放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成长,去磨练。
只有当孩子真正看见父母的付出,切实体会父母的不易,才会懂得尊敬、感恩。
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育方法。
父母说的太多,做的太多,把自己放得太低,只会让孩子得寸进尺。
教而有方,爱而有度,宽而有言,才能让孩子学会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