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传金为您分享的第787篇文章,本文共1913字,阅读约需6分钟
河南对科技创新有多强烈,只看招引高端人才与搭建创新平台上的力道就知道了。
近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关于同意牧原实验室等104个单位备案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通知》,标志着河南将着手引进一批博士后人才服务于产业创新。
吸引高端人才,河南已经搭好了高能级的创新平台。10月16日,中原纯化制程实验室、中原再生医学实验室等6家省实验室在郑州集中揭牌。至此,三年来,河南已成立了26家省级实验室。
河南在创新平台上的强力作为,可见在实践“科技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践上前瞻而坚定。
急于扭转产业创新匮乏的历史窘境,敢于大手笔投资创新人才与创新平台,河南这三年真够用心的。
渴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心态清晰,不过,河南实践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与机制还值得考量。如何驱动省级实验室“平台+人才”的创新效率提升是当下更当思考的关键课题,这关系着财政资源的投入效力与技术创新目标能否实现匹配。
当前,政府为省级实验室推行的技术创新模式是“产业链出题,实验室答题”。
从字面看,走市场化导向,服务产业需求是省级实验室技术创新的主导方式,以应用技术创新服务于现实生产力,是当下河南迫切实施产业转型的方式。
不过,从行政力量主导搭建省级实验室,不难发现政府在规制创新平台的搭建,在策划产业创新需求,在规划创新平台人才引进,在决定创新资源的分配等等,再看大多数省级实验室背后多有河南各大院校及科研院所主导,客观地讲,产业创新活动在政府的主导约束之下,那么,实验室在实践“产业链出题,实验室答题”技术创新上,或将呈现实验室创新能力与更多企业技术诉求难以匹配的问题,即便匹配也难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个别企业诉求的战略性创新技术课题上,只能解决“出题”企业的战术性创新研发需求,且以微创新居多,难由实验室技术创新项目带给更多的企业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市场可以从媒体报道数据给出印证。2023年,省实验室与49家产业链企业签约合作,签订合同金额6591.5万元,服务企业达数百家。
最突出的个案是,中原食品实验室已为双汇、伊利等183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60多次,解决问题258个,与想念、华泰粮机、三剑客等12家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涉及金额5300万元。可想而言,一家实验室为这么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那么,这些创新服务大都不过是微创新的技术服务。
当然,在河南26家省级实验室里,有一家是由企业与大学联合主导的——牧原实验室。公开信息显示,这家实验室由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牧原集团与西湖大学联合成立)与西湖大学牵头建设。
由于牧原参与,这家实验室不仅建立了牧原实验室郑州研发中心,还在南阳建立了中试及量产实验基地,并围绕企业的战略性创新需求,集中研发攻关合成生物这一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当前,已开始着力于创新技术的产业化项目(牧元安粮年产 3 万吨合成生物产品项目),这一重大技术创新或将解决企业养殖饲料中对大豆蛋白的替代,这对于企业而言,显然是战略性技术创新项目。
市场当看到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建设的实验室,实验室能够调集创新资源集中到企业急需的重大战略性技术创新课题上,其创新效率与创新效益或将大幅提升。
也就是说,由企业参与的实验室必然会较大学或科研院所主导的实验室更主动地围绕企业因对市场竞争急需的战略性技术创新项目展开研发,这与企业理解行业技术竞争的痛点,并能够高效发挥创新资源最大化效力的诉求有关。
而大学或科研院所主导的实验室则只能被动地解决市场需求的创新技术,既受限于对产业市场的理解深度,又受制于实验室在解决企业个性化创新需求上资源匹配程度,难以集中创新资源服务于解决众多企业关乎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技术创新项目。
这让笔者想到了知名投资人李录关于市场经济与科技创新因果关系的观点:当今所有先进的技术最先都是由私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创造出来的,美国,西方,中国都如此,政府主导先进科技创新,如果破坏了市场机制,没有成功案例。
他认为,这一创新成效的原因是,市场经济是因,现代科技是果,没有现代市场经济,不会产生现代科技,在非市场经济的制度中,技术不能有效的转化成生产力,也因此不能产生持久、领先的科技。但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一定会产生领先的科技。
那么,河南众多省级实验室在进一步考量在创新资源的集聚时,在如何进一步提升创新效率上,能否在实验室的体制与机制创新上迈出向市场开放的更大一步?由河南龙头企业参与省级实验室创建,其创新效力是不是更值得期待呢?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政经视点。投稿及商务合作请留言微信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