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聚焦学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9-14 09:44: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将“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作为突破口,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运行机制,这无论从理论创新还是从实践路径来看,都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前提条件

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是指在遵循“保护第一、价值兑现、产业引领”的原则下,以文化遗产为开发对象,充分兑现其历史文化价值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最终达成文化遗产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遗产利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遗产利用的前提,没有了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利用与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动力源泉。如果没有了文化遗产利用与开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就会失去来自社会与企业的大量资金、技术与人力支持,仅仅靠文化事业单位的拨款是不足以推动文保事业发展的,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应该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形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文化遗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具有容易消失的特性,只有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目标。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正确处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的关系,在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是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动力源泉

文化创意是指以文化理念与文化资源为动力源泉,以现代科技为纽带,将文化灵感与创意手段结合起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文化创意是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动力源泉,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意形成的核心要素与动力源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兑现离不开文化创意,文化创意是在充分深入挖掘与解读文化遗产资源蕴含信息基础上,运用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解读力,面向大众文化需求市场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性活动,文化创意产业是衡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文化创意来源于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内涵、理念和价值的深刻了解和深入研究。好的创意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唾手可得的,它需要创意者深入研究文化遗产资源本质,挖掘文化核心价值,对文化遗产资源与理念加以提炼,结合人类大脑思维灵感,才能最终构思出来。文化创意与文化遗产资源挖掘相结合,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表现内容和形式,让人觉得与众不同,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强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品的内容开发都是建立在创意的基础上,创意是文化产品开发的灵魂。通过对文化遗产价值与理念的深入挖掘,创造出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重要途径。

科技创新是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重要手段

文化遗产资源作为一种潜在的经济资源,必须借助现代高新技术,才能变成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与文化产业相对应的文化科技,是指用于文化遗产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打造文化产品、提供文化产品与市场服务、管理文化生产活动的相关科学技术和手段。科技创新凭借其强大的技术手段,促进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充分兑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开发创新文化产品,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打造文化产品品牌,催生出新的精神产品市场需求、拓展出新的文化产品市场,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产品,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信息社会时代,人们可以大量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组合与串联文化资源的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和影像,创新文化产品,打造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链。目前,科技创新在与电影产业、游戏产业、动漫产业、手游产业以及文化服务产业的结合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这些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成果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物。从动态的视角来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从不同程度上推动新的文化产品的出现与进步,成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主要驱动力。

品牌塑造是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发展方向

我们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过程中,要多出精品、出好产品,打造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品牌。从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来看,包括宋城“千古情”系列歌舞演艺、张艺谋的“印象”文化产品系列等等,都是通过走品牌路线而获得成功的典范。深入挖掘地域文化遗产,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链,塑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是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以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品牌,以提高文化产品核心竞争力。中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这为我们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四大名著”、武术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独具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都有打造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品牌的潜力。我们要突出文化的民族性要素,同时与世界接轨,以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底蕴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产业园区是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重要载体

文化产业园区是政府通过统一安排,将文化遗产资源开发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以“增长点”或“飞地”的方式,在短期内打造成文化产业发展品牌的一种文化产业开发模式。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的服务平台,可以满足文化产业的集约化发展要求,广泛地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文化要素,在空间上实现文化资源整合,在一定地理空间和区域内实现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系统的文化产业链。在这方面,成功的案例较多,典型的如北京的798艺术区、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杭州的宋城主题公园等等。因此,以文化主题公园为平台,将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合融入其中,是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重要载体。

一定地域的人群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了该地区文化所具有的特殊禀赋,文化产业发展赖以生存的资源是独具特色的地域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园区就是对区域内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将众多的、具有关联效应的文化企业聚集于同一产业链,担负不同的职能,承担不同的分工,通过降低产业上下游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形成品牌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价值,充分拓展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形成品牌效应,以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体制创新是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制度保障

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而成的宝贵精神遗产,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财富和政府监管的对象,在其产业化开发过程中,涉及到文化遗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等一系列问题,上到政府、下到企业、个人都牵涉其中,这就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扫除障碍,调动文化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有利于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与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微观层面企事业单位管理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根本保证。可以采取以政府政策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体制;同时,要建立文化遗产资源专业交易市场,完善文化遗产资源市场营销体系,突破资源约束,为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的文化产业动力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23BH166);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问题研究”(IGUC23C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教授)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