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源于嵩县的中华姓氏(嵩州历史文化之34)
周明海
2024-11-22 20:08:54
       嵩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过程中,有许多中华姓氏源于嵩县,后来由于灾荒、战乱等原因,这些姓氏家族迁徙他处,但他们的根在嵩县。为了弘扬祖国姓氏文化,为寻根问祖者提供依据,现整理出几个源于嵩县的中华姓氏于后:
        
       一、姬姓
       
       在中华数以万计的姓氏当中,姬姓是最古老的上古八大姓(姜、姬、妫、姒、嬴、妘 、姚)之一,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始祖是黄帝,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黄帝之父少典,其母附宝为有氏之女,黄帝出生后,就在姬水(今伊水)边长大,故称姬姓,姬水就是古时的伊水。有氏是上古时期母系社会生活在嵩县伊河流域三涂山地区以蜜蜂为图腾的一个氏族部落。在中原中部今汝州至新郑一带为少典氏,少典娶有 氏的二女儿附宝为妻。黄帝就是出生在三涂山附近外婆有氏家中,因此姬姓根在三涂山地区。黄帝与炎帝的父亲同为少典,其外婆家是居住在三涂山地区的有氏。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后代便是“炎黄子孙”。他们的子孙后来分封在各地,成为其他的姓氏,构成中华民族姓氏的主流。
       作为黄帝嫡系子孙的姬姓族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创造文明的事业上贡献很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周公姬旦制定《周礼》,对中华文明贡献更大。姬姓古老而尊贵,现在姬姓人口全世界大约有30万人,人员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姬姓人员。姬姓族人主要为汉族,满、回、白、壮、苗、水、布依、傈僳族等多个民族也有姬姓人家。
       姬昌,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商纣王时代为西伯,纣王接到崇侯虎的举报,把姬昌囚禁于羑里。他的大臣散宜生等人向纣王敬献美女、宝贝、玉石才将姬昌放了出来。姬昌回到岐山领导周族人民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任用贤才,联合了一些部族小国,组成反商联盟。攻灭了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在位50年,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姬昌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王朝, 并追封其父为文王。
       
        二、崇姓
       
       崇姓乃远古族姓,属夏人的一支。源于姒姓,出自上古有崇氏部落首领崇伯鲧,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是古老的姓氏之一。《帝王世纪》云: “伯禹夏后氏,姒姓也。其先出颛顼,颛顼生鲧,尧封为崇伯。” 崇伯鲧, 是上古时期雄踞黄河南岸今嵩县、伊川、登封地区的崇高山中有崇氏部 落首领。今嵩县是崇伯鲧的封地,崇伯鲧在嵩县北建有崇国。鲧不但善 于治水,而且还是城郭的创始人。尧在位时,崇伯鲧奉命治理水患,九年治水无功而被杀羽山之郊。羽山《水经注·伊水》记载在陆浑县的东部。禹的父亲鲧乃崇氏的代表人物,崇姓应源于嵩县。
       崇姓的历史久远,崇人在夏、商、周三代皆有封国。商汤时期,有崇氏就辅佐商王开创基业,为商朝平定北方犬戎叛乱立下汗马功劳。至商纣王帝辛执政,崇氏兄弟二人皆封爵位,成为纣王的重要羽翼。兄崇侯虎继父之位成为崇伯侯;弟崇黑虎,封爵冀州侯。当时商王朝辖下共800诸侯,崇氏兄弟二人就统领400诸侯,可见得宠程度之大。有崇国国王崇侯虎曾暗中举报周伯姬昌,使周伯姬昌被纣王囚禁羑里7年,姬昌复出后,于公元前1136年攻灭有崇国,崇侯虎力战而死。
       崇姓历史名人有崇带、崇郁等。崇带,汉朝著名将领。西汉末期, 崇带任汉代校尉史。王莽篡汉后,崇带与陈良共杀校尉,自称废汉大将军。崇郁,唐代著名官吏,诗圣杜甫和他很有交情,写过不少诗赞颂崇郁。
       
       三、涂姓
      
       涂山氏,起源于上古时期嵩县三涂山附近。大禹治水期间,曾会诸侯于三涂山,并娶涂山氏女为妻,生子启,建立夏王朝。由于涂山氏女涂山娇生了一个首创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儿子,因此涂山氏作为王母贵族繁衍尚快并且闻名,随着历史的发展,由族之名称进而衍化为姓氏,去“山” 字,称涂姓。后来随着中原地区频繁的战乱,涂姓与其他姓氏一样迁徙到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中下游地带。现在较聚居旺发地为辽宁、四川、湖北、安徽。涂姓历史名人有:涂景涛,字子衡,湖南长沙人,光绪乙亥 (1875) 举人,清代大臣。
      
       四、禹姓
      
      禹姓源于姒姓,出自远古“五帝”之一的帝王大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传说禹为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五帝”之一,亦称大禹、夏禹、戎禹。大禹的父亲叫鲧,其封地就在嵩县,禹是黄帝的子孙之一, 大禹坚持不懈地治理水患,他采用排、疏的方法,终于将洪水制服,因治水有功,被舜帝选为继承人。舜帝死后,他继位担任夏部落联盟领袖。在大禹的后代子孙中,多以祖上的名字为姓氏,称禹氏,世代相传。禹氏族人尊奉夏禹为得姓始祖,大禹出生于嵩县,禹姓因大禹而得,因此禹姓应源于嵩县。禹姓历史名人有:禹显,雁门人,金朝著名民族英雄。禹之鼎,字上吉,号慎斋,清朝著名画家。禹之谟,字稽亭,湖南湘乡人,陆军左将军,著名民主革命先驱。
       
       五、启姓
       
       《元和姓纂》云:“启氏,夏后启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因为夏启是黄帝的后裔,其父为夏禹,其母为涂山氏女,夏启出生于嵩县三涂山附近,所以启姓应源于嵩县三涂山,与姬姓、崇姓、禹姓同族启姓历史名人有后燕将军启伦等。
       
       六、伊姓
       
       据《吕氏春秋》《水经注》和古嵩县志记载,伊姓源于伊水(河), 其始祖当为商朝开国宰相伊尹。伊尹出生于伊水之滨的空桑涧,即今嵩县纸房镇的龙头村。伊姓根在伊水,源远流长,现已广布全国许多省区,洛阳市有伊氏后裔,开封八里湾乡伊寨村还存有以伊尹为始祖的《伊氏宗谱》,至今已传到140多代。伊姓是一个人才济济、为中国历史贡献多多的姓氏家族之一。嵩县为伊姓的渊源之地。伊尹为伊姓始祖,纸房镇龙头村的伊尹祠及饭坡镇洛沟村的伊姑冢,当为华夏伊姓后裔的寻根问祖之地。伊姓历史名人有:伊尹,帮助商汤推翻夏王朝,建立商王朝,五佐汤王,被称为中国第一名相。伊陟,伊尹之子,太戊时任宰相。
       
       七、陆姓
       
       陆姓出自陆浑戎国。春秋时期,陆浑戎由甘肃敦煌瓜州迁徙于伊河之川,公元前525年陆浑戎国被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陆浑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姓,称陆氏。陆姓百家姓中排名198位,且分布极为广泛,是中国100个大姓之一。
       陆姓历史名人有:陆逊,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是一位有谋略的儒将,后来出任荆州牧,久镇武昌 ( 今湖北鄂城 ),官至丞相。陆游,浙江绍兴人。自幼受到爱国教育,立下抗金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奸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官至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罢官回老家山阴闲居,86岁去世。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保留下来的诗词9300多首。
       
       八、李姓
       
       李姓出自嬴姓,血缘始祖为皋陶,皋陶在尧为炎黄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民安居乐业,舜帝将他作为继位候选人培养,未及禅让,皋陶就去世了。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皋陶子孙称理氏。理氏传至33世理征时,因屡谏纣王,且执法不阿,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携子利贞逃之伊侯之墟,以李子充饥,得以活命,后畏于纣王追捕改姓,因理、李同音通用,又因李子有救命之恩,“指树为姓”,遂易理为李焉,由此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嵩县上古时期为伊国、伊侯国所在地,李姓得姓之地当在伊河中上游之嵩县地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李姓历史名人有李耳、李广、李渊、李世民、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李煜、李清照、李时珍、李大钊、李四光、李政道、李光耀、李嘉诚等等。

       九、辛 姓

      辛姓,为传统汉族姓氏。以地为氏,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据《元和姓纂》记载:“辛,姒姓,夏后启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夏王启封庶子于莘,建立有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氏,便产生辛姓,有莘国地域在伊河中上游地区的嵩县地区,有莘国出了一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的元圣——伊尹。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79位,辛氏最为有名的人物,当属南宋时期著名词人辛弃疾。在2013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45位,中国辛姓的人口约一百一十万七千余,主要集中于吉林、山东、辽宁、黑龙江四省。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