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金秋赏桂思春申
潢川之声
2024-09-24 18:46:55

潢川沿河景观带春申君雕像

初秋时分, 阳光斜洒, 漫步在黄国故城,遥想古国,追思春申,空气中缕缕的桂花香,袭人心怀,沁人肺腑。

春申君,楚国令尹,本名名歇,姓黄氏,战国四公子之一,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地区人,系黄国族人后裔。一说为楚王室宗室楚顷襄王之弟。黄歇自幼博学多才,游历四方,以卓越的辩才赢得了楚顷襄王的青睐。他尊贤尚能,门客如云,掌舵楚国令尹之位20余年,不仅匡扶社稷,更使楚国中兴,其威望与影响力使以超越寻常相国之位,被誉为“实楚王也”。

桂花和春申君也大有关系。公元前278年,秦国铁骑踏破楚疆,楚国都城鄢郢沦陷,楚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楚顷襄王派遣智勇双全的黄歇出使秦国。民间传说:春申君历经磨难,来到秦国,呈《上秦昭王书》,昭王展开上书,异香扑鼻,便问:什么香?春申君答:书中夹带的花香。昭王问:什么花?产何地?春申君答:今日幸晤昭王,正值中秋,唯黄花盛也,产黄国。昭王赞曰:今日幸遇黄君,解秦楚之战,实属贵人、贵事,此乃贵花也。“贵”“桂”谐音,桂花之名由此而来。

黄歇一纸《上秦昭王书》打动了秦昭王,使秦国与楚国缔结了盟约,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又陪太子熊完入秦为质子十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秦国却拒绝放太子回国继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黄歇没有选择放弃与绝望,他利用自己与秦国丞相范雎的私交,巧妙地说服范雎为太子争取回国的机会。在黄歇的精心策划下,太子熊完成功逃离秦国,回到楚国继位为王,而黄歇则甘愿留下承担一切后果。当秦昭王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欲杀黄歇时,范雎再次站了出来。他深知黄歇的才华与智慧对于未来的楚国乃至整个天下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力劝秦昭王放过黄歇,以彰显秦国的宽宏大量与亲善之意。最终,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建议,将黄歇放回楚国。黄歇的归来,不仅稳定了楚国的政局,更遏制了秦国再次伐楚的野心,此时的黄歇也官拜楚国令尹,受封为春申君。他为相25载,励精图治、政绩卓著,重振楚国雄风。

黄歇之名与“申城”之誉紧密交织,深深烙印在信阳的城市脉络之中,成为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图腾与历史记忆,永远镌刻在时间的丰碑上。然而,春申君的传奇并未止步于信阳,他的影响力如同璀璨的星光,穿越了千山万水,照亮了遥远的东方明珠——上海。上海的简称“申”,正是源自春申君黄歇的封地,这一别称,不仅承载着对这位古代贤能的无限敬仰,更见证了黄浦江从淤塞泛滥到繁荣水道的华丽蜕变。春申君亲自督工,疏浚河道,筑堤防洪,让黄浦江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滋养一方百姓、促进商贸繁荣的生命之河。

人们感念他的恩德,将这条河流命名为春申江,即今日的黄浦江,“申”字也因此成为上海的别称,传颂着春申君的丰功伟绩。春申君黄歇,他的智慧与仁心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温暖了信阳与上海这两座城市人民的心田。他的名字不仅被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更化作了两座城市间永恒的纽带,让后世在每一次提起申城或申字时,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敬意与温情,共同缅怀这位勤政爱民、功勋卓著的古代英杰。

在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春申君黄歇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非凡的智慧与深邃的外交手腕,在楚国乃至整个华夏大地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信阳和潢川因他而更添历史光辉与人文底蕴。他不仅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引领楚国走向强盛,更以民为邦本,勤勉治国,成为那个时代万众敬仰的典范与英雄。

▍来源:潢川之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综合编辑:潢川之声(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