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教师实录:让学生在TikTok拍物理实验视频交作业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物理作业往往以纸质试卷、习题册或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学生们在规定的纸张上书写公式、解答问题,或是在实验室完成固定流程的实验并记录数据。然而,00后教师林悦的出现,为物理作业的形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她让学生通过TikTok拍摄物理实验视频交作业。
林悦是一名刚踏上讲台不久的00后物理教师,她年轻、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有着极高的接受度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她看来,传统作业形式虽然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TikTok作为一个全球流行的短视频平台,以其简洁的操作、丰富的特效和强大的社交属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林悦决定借助这个平台,将物理实验与短视频创作相结合,为学生打造一种全新的作业体验。
起初,当林悦在课堂上宣布这个作业要求时,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学生们有的满脸惊讶,有的兴奋不已,还有的则带着一丝疑虑。惊讶的是,作业形式竟然如此新颖;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疑虑的是,不知道这样的作业该如何完成,又能否得到老师的认可。
面对学生们的反应,林悦耐心地解释道:“大家不用担心,这并不是要你们成为专业的视频创作者。你们只需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物理实验,用手机记录下实验过程,并简单讲解实验原理。在拍摄过程中,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添加一些有趣的元素,让视频更加生动。”
在林悦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开始行动起来。有的学生选择了经典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他们站在教学楼的阳台上,同时释放不同质量的物体,用手机记录下物体下落的过程,并在视频中详细讲解了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为了增加视频的趣味性,他们还在视频中添加了搞笑的音效和字幕,让原本枯燥的物理实验变得妙趣横生。
还有的学生对“电磁感应”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利用简单的材料,如线圈、磁铁和灯泡,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电磁感应装置。在拍摄视频时,他们不仅展示了实验现象,还通过生动的演示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电磁感应的原理。为了使视频更具观赏性,他们还运用了TikTok的特效功能,让电流的流动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观众一目了然。
然而,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并非一帆风顺。在实施过程中,林悦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视频拍摄和剪辑的经验,制作出来的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视频画面模糊,有的声音嘈杂,还有的讲解不够清晰。针对这些问题,林悦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视频制作培训课程,向学生传授拍摄技巧、剪辑方法和讲解要点。她还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视频制作水平。
另外,也有家长对这种作业形式表示担忧。他们担心孩子会沉迷于TikTok,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林悦深知家长的顾虑,她主动与家长沟通,解释这种作业形式的目的和意义。她强调,TikTok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通过拍摄物理实验视频,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林悦的努力下,家长们逐渐理解并支持了这种作业形式。
随着作业的陆续提交,林悦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在视频中展现出了无限的创意和潜力。他们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将其融入到实验中。有的学生观察到了自行车刹车时的摩擦力现象,并以此为灵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还有的学生关注到了游乐场里的过山车,通过模拟过山车的运动来讲解能量转化原理。这些视频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充满了学生们的个性和思考。
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林悦不仅关注学生实验的准确性和原理讲解的正确性,还注重视频的创意和表现力。她会在每个视频下方留下详细的评语,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她还会将他们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里,让大家共同学习和欣赏。
通过这种在TikTok上拍摄物理实验视频交作业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不再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将其视为一次展示自我、发挥创意的机会。同时,这种作业形式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他们在观看彼此的视频时,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林悦的这一创新实践,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就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在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林悦这样的00后教师,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为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