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健康科普讲堂】郭瑞雪:白血病不可怕 失去希望才可怕
健康大河南
2024-08-27 09:54:00

(文│郭瑞雪 滑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小李,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本应享受着校园生活的美好与自由,却因一次偶然的体检,被一纸诊断书彻底改变了命运——白血病,这个曾经只在新闻中听说的词汇,如今却冰冷地刻印在了他的生命轨迹上。每一天,都有无数家庭因这个“不速之客”而陷入无尽的痛苦与挣扎。白血病,这个看似遥远的疾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

  一、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全称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俗称“血癌”。它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异常的细胞在骨髓内无限制地增生和积聚,逐渐取代了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无法正常生成和发挥作用,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白血病根据细胞发育阶段和类型可分为多种亚型。按照细胞发育阶段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按照细胞类型则可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细胞白血病。因此,白血病主要分为四个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二、白血病的病因

  1.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可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病毒感染后,可能潜伏在宿主细胞内,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而诱发白血病。

  2. 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异常也是白血病的一个重要诱因。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异常的患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患白血病的风险较高。

  3. 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是白血病的物理性危险因素。大面积和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DNA突变、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白血病。

  4. 化学因素

  长期接触苯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是白血病发生的化学性危险因素。此外,某些抗肿瘤药物、染发剂等也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5.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白血病发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白血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

  6. 其他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不规律作息等也可能诱发白血病。此外,其他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等也可能发展为白血病。

  三、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1. 发热

  白血病患者体内异常细胞增多,可能释放细胞因子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进而出现发热现象。这种发热往往难以用常规方法缓解。

  2. 贫血

  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会抑制正常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3. 出血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且功能异常,容易引发出血。常见症状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淤斑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4. 淋巴结肿大

  白血病细胞可侵犯淋巴结导致肿大。患者可在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5. 肝脾肿大

  白血病细胞还可侵犯肝脾等器官导致肿大。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四、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1. 诊断方法

  白血病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和评估。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涂片检查以及活体组织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白血病以及白血病的具体类型。

  2. 治疗方法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MICM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预后危险分层后制定。例如,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通常采用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而对于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治愈的方法。

  白血病,这个复杂而严峻的疾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健康的宝贵与生命的脆弱。面对它,我们学会了更加细致地关注身体的变化,更加积极地寻求科学的治疗与护理。同时,白血病也促使我们反思生活,让我们更加珍惜健康,关爱身边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