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里”,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冷暖安危,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正以实际行动,织就一张张民生幸福网,让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的“红利”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
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党的领导是核心和灵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搭建协商共治平台,整合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方力量,实现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这种党建引领下的合作共治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享受服务,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水平
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各级党组织针对基层的不同特点,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探索让群众得实惠的治理新路子。无论是妇女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还是小区适老化硬件改造,都是本着造福人民的价值追求,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的。这种精准化的治理方式,不仅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更让基层治理的成效真正惠及民生。
群众参与,激发治理活力
基层治理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各级党组织通过深化联系群众常态化机制,激活网格党小组和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置“民事直说”“民情回音壁”等党群沟通载体,推动党员干部“面对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同时,积极搭建项目比擂、研讨竞赛、实战演练平台,推行轮岗交流、以老带新等机制,把更多具有过硬本领、专业素养的社区工作者选拔出来、使用起来。这种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模式,不仅激发了基层治理的活力,更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翁”。
减负增效,强化治理保障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当前,基层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如文山会海、考核加码、填表留痕等顽疾。为此,各级党组织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大力精简基层工作负担,避免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老旧做法以及“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通过厘清基层干部权责的“分界线”,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作、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挥首创精神,练好“绣花功夫”,推进基层治理实现“质”的提升。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织就一张更加坚实、更加紧密的民生幸福网,让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的“红利”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