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王守安编:百年险工话“三口” ——走黄河散记之九
王守安
2024-10-13 17:24:47

#创作挑战赛六期##双星计划2周年##顶端文旅推荐官#

#我是大美黄河推荐官##走黄河悟精神#

百年险工话“三口”

——走黄河散记之

作者:原银亮

   黄河的“三口”说的是“花园口”“柳园口”和“泺囗”。这“三张口”可不是吃素的,都是黄河下游多次决口的兇险之地。

      “险工”是指为了防止水流淘刷堤防,沿大堤修建的丁坝、垛、护岸工程。险工地段都有大量码放整齐的石块和石笼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乡的青壮年劳力,唯一的副业,就是在虎头山上的采石场干活,打眼、放炮、采石,然后把一二百斤重的石块运到火车站。出得是牛马力,挣个仨核桃俩枣补贴家用。其实准也不清楚这些石块除了砌墙还能派啥用场。现在算明白了,黄河险工用量巨大。

       介石扒花园口,酿成抗战最大惨案,前文已有提及,需要补充的是,实际上不是“扒”而是“炸”。并且前三次都没有成功,第四次才真正炸开。  除用整吨的炸药爆破,还用重炮轰了近百发炮弹。

       这次扒口造成了黄河改道,几十亿吨泥沙顺决口涌入平原,淤塞河道,漫溢湖泊。形成的黄泛区面积达五万多平方公里。什么概念?大约是台湾岛面积的1.5倍。

       黄泛区的“泛”字,我的理解是洪水没有堤坝,恣意漫流最宽处竟有上百公里。八年后,重新堵口,决口处竟扩展到1400多米。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的中国百姓的伤亡,远远超过了南京大屠杀。这种祸国殃民、遭天谴的事情,老蒋会承认吗?老蒋敢承认吗?当然不会!但还是有人已经把这事儿完整地“抖露”出来。时间、地点、谁下得命令、谁现场指挥、出了多少人、埋了多少炸药、轰了多少炮,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即便如此,老蒋和国民党的宣传机构一直铁嘴钢牙,咬定是日本人干得,并伪造了一些漏洞百出的所谓“证据。”唯一令老蒋聊以自慰的是,武汉陷落的时间推迟了三个多月。

       重新堵口时发生的故事,比决口更精彩。八年后,黄河故道的堤防已经破败不堪,而且大部分在共产党控制的冀、鲁、豫解放区。为此,国共两党进行了激烈的博弈。简言之,老蒋想利用黄河重回故道,把大片解放区淹没,得逞。

黄河“柳园口”是中国第一悬河,河床平均高出开封市九米。历史上多次决囗,曾经六淹汴梁。如今,这里绿树成荫,杨柳依依,悬河凌空,大堤巍峨,已建成黄河湿地风景区

景区中央有《观河亭》矗立在一座高高凸起的山岗顶部。站在亭子里极目远眺,悬河的壮丽景观一览无余。观河亭下面,有一座威严挺立的“镇河铁犀”,仔细察看铁犀背后的铭文,令人肃然起敬。是五百年前明朝时期,一位名扬四海的忠臣于谦所制。如果尚有人想不起于谦是谁的话,他的哪首千古传颂的诗篇《石灰吟》你一定不会陌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当时担任河南巡抚,顺应民意铸造“镇河铁犀”,祈求黄河安澜。 令人惊掉下巴的是,“镇河铁犀”曾两次被洪水冲走,埋在泥沙之下又两次重见天日。柳园口南岸以东的铁牛庄即由此得名。

位于山东济南的泺口是著名的古渡要津,自咸丰五年,1855年以来,一直是贯通南北的货物集散码头。

泺口险工工程浩大,气势雄浑,大堤顶部宽12米,但预备区就有一百多米,层层叠叠的行道林、护堤林、生态林、防浪林,各项防御措施密不透风,称得上是安如泰山。泺口风景区有四个百年之说,即百年铁路桥、百年水文站、百年渡口、百年险工。

泺口防洪综合治理项目,防洪标准是按径流量22000立方米/秒设计的曾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设行业最高奖鲁班奖,丰碑昭昭,实至名归

20241013日载《顶端新闻.顶端作家》;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原银亮:河南洛阳市人,出生于一九五七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高级工程师,曾任郑州圆方集团洛阳分公司总经理。酷爱文学创作,曾在报纸、刋物发表散文、诗歌数十篇,著有中篇小说《霜染菊香》

编者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