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乖孩子”的背后是”顺从天性“,还是”压抑自我“?
宝宝的那些事
2024-10-24 22:44:00
教室里,老师正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同学们有的在认真听讲,有的在偷偷做小动作,而小悦却始终坐得笔直,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当老师提问时,小悦总是第一个举起手,回答问题的声音清脆而响亮。下课后,同学们都在操场上玩耍,小悦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着一本课外书。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看到像小悦这样的 “乖孩子”。他们听话、懂事,从不惹麻烦,总是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然而,“乖孩子” 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是顺从天性,还是压抑自我?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孩子本是天真无邪、充满活力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想法。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为了迎合大人的期望,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天性,变成了所谓的 “乖孩子”。


“乖孩子” 往往过于注重他人的评价。他们努力做到让老师喜欢、让家长满意,却很少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他们害怕犯错,害怕被批评,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地做事。这种过分在意他人评价的心理,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变得没有主见。


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 —— 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生剧本,而不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中。


“乖孩子” 也可能缺乏创造力和冒险精神。他们习惯于按照既定的规则和模式去做事,不敢尝试新的事物,不敢挑战权威。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被指责为 “不听话”。然而,创造力和冒险精神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就非常调皮捣蛋,经常做出一些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事情。但正是这种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让他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



此外,“乖孩子” 的内心可能并不快乐。他们为了满足大人的期望,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甚至会产生心理问题。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孩子应该有权利做真实的自己,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压抑自我的 “乖孩子” 呢?首先,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见时,要认真倾听,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


其次,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尝试新事物。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要让他们在尝试中学习、成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小的挑战,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要总是告诉孩子答案,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以给孩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给予他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应该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我们不能让 “乖孩子” 的标签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要让他们勇敢地做自己,释放自己的天性,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