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患者的健康管理不仅涉及精神疾病本身,还需关注一些潜在的躯体风险,其中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D-二聚体在这个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一旦形成,若不及时处理,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部,引发肺栓塞,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甚至可能致命的情况。对于精神科患者来说,活动量减少是常见的风险因素。精神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缺乏动力、不愿活动,长期卧床或久坐不动使得下肢血液流动缓慢。此外,一些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部分患者由于精神症状影响,存在拒食、拒药、拒水,还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二、什么是D-二聚体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已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D-二聚体升高可以提示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医学上通常用于诊断和监测血栓相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在精神科患者中,定期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可以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血管超声检查等,以确定机体是否存在血栓。
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
1. 适度运动
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简单的肢体伸展等。对于因精神疾病症状导致患者被动、懒散、多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注意督促其离床活动,提高静脉血流的驱动力,减少血液淤积。即使是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也应定期进行被动运动,由护理人员协助活动下肢关节,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久坐或卧床,定时提醒患者起身活动。
2.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这样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
3. 穿着适宜
避免穿着过紧的衣服和鞋子,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4. 定期检查
精神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凝血功能等指标,观察患者有无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疼痛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有无出血倾向,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关注D-二聚体水平,结合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定期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保障精神科患者的身体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科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作者 | 护理部副主任护师赵丽琼
审核 | 护理部主任护师严芳
编辑 | 石 晗
策划 | 田新领
统筹 | 杨 鸽
出品 |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