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外语学科话语体系展现新气象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8-23 16:25: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外语学科历时八年的发展,已在“三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尤其在对外解读中国实践、传播中国理论的过程中,不仅发出我们的声音,还以明确的主体意识积极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得到有力支撑

2017年,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点打破原有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等基本按照语种分类的二级学科点设置,设立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五个学科研究方向。这种按照学科方向进行学科与学术体系的建设,本身就是打破不同语言壁垒,以更广阔的眼光推进外语学科“三大体系”发展的规划。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外语学科打破学科藩篱,融入国家安全学等交叉学科建设和发展。2023年,区域国别学发展为一级学科学位点,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话语体系建设有效支撑了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发展。

外语学科充分利用孔子学院平台和各类学术平台,基本建立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由主体通过语言建立沟通、理解、评价等的重要认知体系,受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制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他者传播或得到他者认同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从学科建设做起,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外语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外语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而近年来外语学科话语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也有效推动了外语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

推动中华文明传播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逐渐打破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多年来一直被“西方中心论”话语体系笼罩的现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日益突出,这就更加需要推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让世界了解更真实的中国、更具学术和理论魅力的中国,让世界共享中国五千多年文明与当代社会建设理论成果、学术成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为推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推动中华文明传播,外语学科学者深度关注新闻传播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中外戏剧经典跨文化阐释与传播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国网络文学文化传承与海外传播研究、诸子典籍英译传播文献整理与研究、华文文学经典化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等领域,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外语学科学者在日韩所藏中国古逸文献整理与研究、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汉籍调查编目、珍本复制与整理研究、中国经部典籍日本古写本文献集成、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研究等冷门绝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有效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和古老文明的魅力。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运行十余年来,在传播中国思想、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果。该项目外译主题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哲学等宏观话语体系,也有中国文化、历史、考古、丝绸之路等内容,更有制度、社会变迁、城市治理等中国国家治理方案。以外语学科学者为主力军的外译项目建设,有效传播了中国文化、中国学术话语、中国治国理政理念,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华文明对外传播和话语体系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科技发展与社会治理理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即使是传播中国科技成果,也离不开科技史、外语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支撑。学术体系建设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学术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者主动作为,通过研究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成果,形成了一套符合国际交流需求的新型话语表达方式,使中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示中国智慧和方案。八年来,外语学科“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推动了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要求“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进一步全方位推动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因此,外语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也需要积极辩证吸收借鉴国外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

在外国文学研究中,中国学者聚焦国外老年题材文学研究、海洋文学研究、科幻文学研究等有利于我国吸收借鉴的应用成果,国外文化思想、哲学术语、诗学概念等学术理论,国外文学中的中国书写、中国思想认同研究等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也观照生态文学、战争文学研究等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学者的研究兴趣和方向丰富了中国的学术视野,也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增强学术共同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语言学研究既侧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能力建设研究、神经语言学研究、专业术语研究等对人类健康、社会建设有益的议题,又注重国际学术话语、法律话语研究。翻译学研究近年来引进“人类世”等学术概念,为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外语学科话语体系建设在融通跨学科性和交叉学科性的基础上,向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代社会发展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外语学科学者充分认识到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在话语体系建设中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为打造融通中外新概念、新理论、新表述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外语学科话语体系建设取得的各项成果在国家治理、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方面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背景下,外语学科话语体系建设将在坚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基础上,融通中外,着眼全球,致力于重塑全球治理规则,构建国际上喜闻、乐听、能懂的话语体系。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刘娟报纸王晏清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