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周园园:我评《当代·诗歌》| 我评《当代》007
当代杂志
2024-09-29 09:55:19

点击上图查看《当代·诗歌》2024年2期目录

我评《当代·诗歌》

文|周园园

初夏,温煦的清晨,当我收到《当代·诗歌》2024年第2期这本沉甸甸的刊物,喜悦之情舒展了多日来紧锁的眉头。微风拂面,海棠飘香,纯白的云朵在我的头顶漂浮,鸟雀飞过的瞬间向我振翅抖擞。

回到家,迫不及待拆开快递袋,拿出刊物,翻阅起来。

这一期许多好诗,值得反复品味。李瑾的《那时麦收》尤其让我沉思良久。

《那时麦收》是李瑾《人间候雨》组诗中的一首,透过这一大组诗,我看到一颗饱满、深邃、真诚的心灵,我的思绪重返久违的故乡和梦中的童年。

“那时没有收割机,那时孩子跟在推车/后面,尚不能/分辨富裕和贫穷,那时水壶在车把上/叮当作响,是家里面唯一没有心思的”,这何尝不是我的童年经历?诗人用简短几句话,描绘了全家人割麦的场景,父亲和母亲用勤劳的双手向命运抗争的景象,深深烙印在诗人的脑海,以至多年以后,当收割机可以快速收完麦子,不再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时间如刀,锋芒刮伤敏感多情的诗人,灵魂深处的牵绊成就了《那时麦收》,诗人借此完成一场漫长的自我救赎。

这把锐利的时间之刀,同样割伤了我的神经,仿佛掉入海中央辽阔的旋涡,无法挣脱出来。算起来,我已11年没有回东北老家,没有再次踏上那片黑土地,父亲的坟或许早就被荒草所覆盖。《那时麦收》的场景,诗人那份克制的情感,还有诸多不便言尽的忧伤,让我产生深刻的共鸣。

李瑾诗歌语言质朴,情感浓烈但节制收敛,像拉着你的手,耐心地和你诉说陈年旧事,唤醒久已麻木的心灵。

有一天,我到易址后的驿站取快递,驿站附近有一大片金黄的麦子,那个下午,我像发现新大陆般呆呆地站在麦地前,清风拂过成熟的麦田,阵阵沙沙声,“和谐号”在远处飞一样驶过。我想起年少时,在绿油油的麦地打滚,和全家人收割金灿灿的麦子,想起过早离世的父亲,想起鬓染霜雪的母亲,想起遥远故乡的白杨和天高云低。

诗歌始终是我们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安于一隅,轻轻地静静地诉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祝福《当代·诗歌》,永远有好诗滋养我们日渐沧桑的灵魂。

作者简介:周园园,1989年出生于黑龙江,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国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草堂》《芳草》《福建文学》等刊。现居天津。

我评《当代》邀请函

《当代》杂志始终高度重视与读者的互动,1999年创办了文学拉力赛,邀请读者评选每期最佳作品,经历二十五轮春去秋来,每一站拉力赛评选均获得来自广大读者朋友的热情支持。但因杂志版面与发刊周期所限,每期刊物“文学拉力赛传真”栏目只能选登部分评点上期作品的读者来信。为了让更多读者的阅读心得与评刊意见可以广为传播,“我评《当代》”活动即日起正式启动。各位读者除可选择原有方式参与《当代》文学拉力赛之外,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评刊稿件。经编辑部筛选后符合要求的稿件,将刊载于《当代》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

1. 评刊范围:2024年起每期《当代》《当代长篇小说选刊》《当代·诗歌》刊发的作品,您可点评其中一篇或多篇作品,也可综述整期作品或分享对刊物形式内容的意见。建议字数:五百字以上,两千字以下。

2. 评刊方式:dangdaizazhi@163.com

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我评《当代》”,并在邮件里附上联系方式。

3. 评刊奖励:读者来稿若被采用,本刊将参照纸刊标准支付稿酬作为奖励,第一次入选的评刊读者还将获赠《当代》评刊员证书。

稿件初审:周倩羽(实习)

稿件复审:徐晨亮

稿件终审:李红强

点击上图查看新刊目录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新刊

《当代》微店

订阅《当代》:

1.《当代》邮发代号/2-161

2.《当代长篇小说选刊》邮发代号/80-194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当代》新刊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