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这里出发,开启辉煌人生 ——和准大学生谈学业规划
雕花盛开
2024-09-25 09:24:04

     作者|宋福立  

     我们都知道,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不仅是二本、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即便是985、211这样的顶尖高校毕业生,也面临找工作的难题。有人说“毕业就等于失业”。你会发现,从事外卖配送的人员中,有不少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就业难,不仅影响大学生个人的职业成长,对于整个国家、社会,都会带来一系列的烦扰。  

     面对巨大的失业压力,我们是选择消极地躺平、应付,还是选择积极地拼搏、进取?是准备成为一个在任何岗位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还是成为一个提前的失业者?是在三五年后成为一个对国家、人民有用的人,还是在三五年后成为一个满大街都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

      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自己的想法。  

     消极、应付、躺平,就是耗费自己的生命,结果,自己就会变成行尸走肉,酒囊饭袋、衣架饭囊、尸位素餐,就会成为提前失业者,毕业后就会成为大学生农民工。  

       向上、进取、拼搏,就是让改变自己,就是让自己的生命发光,让自己的生命辉煌,就能成为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这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路径。  

     这样一来,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一代、走在社会高端的一批的各位大学生们,如何做选择,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如何保证在大学几年里,自己学有所成,保证自己在毕业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找到工作后能够有所成就,能够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大家就要从今天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从现在去设计自己的大学的生活。

      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对大家来说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在规划、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前,大家可以思考两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你为什么要去上大学?  

   第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培养这么多的大学生?  

     为什么失业的大学生那么多?为什么那么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大学生太多了吗?为什么那么多的毕业生找到工作后不能胜任工作?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国家还在一次次地扩招,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大学?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无数国家纷纷侵犯我大中华,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一部耻辱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现在,中国人民已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但当世界当前的局势,特别是以日本和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威胁不减反增,大家可以从网上搜一下近几天的这几篇文章学习一下:《日本对中国“下战书”?日方高调宣布:中国是最大威胁!中方:不介意新仇旧恨一起算!》《甘当美国马前卒:日本对中国有多大威胁?》《美日同盟进攻性加强,亚太安全稳定面临重大威胁》《如果美国联合日本,对中国的威胁有多大?》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国家面临的威胁还是很大的,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点不错。  

      如何解决危难?如何破解这些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解决问题的方向很明确,就是人才;解决问题路径也很明确,那就是培养人才,培养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什么是人才?2016年第7版的《现 什么是人才?2016年第7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才是这样界定的:“(1)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2)指人的相貌(多指美丽端庄的)。”咱们现在说的人才定义是指第一个解释,即“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这个解释将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德才都具备的人才;另一类是某种素质特别优异,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才。比如,能工巧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大学是干什么的?简单说来,就是培养人才的,就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的。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找到工作了不能胜任工作?就是因为目前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多,但人才少。所以,大学的目标应该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人才。大学生在毕业时,身上应该有以下特征:愿意为国家做贡献;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有才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他们拥有以下的思维方式:有远见,至少在专长方面有远见卓识,对问题的了解比一般人深入;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大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传承人类文明。我们知道,中国近代以来,由于外族的入侵,外来文化有越来越强的漫延之势。如何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广大,如何把西方文明化为我用,也是现代大学的一个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大学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学是人类文明智慧结晶之所在,是创造、涵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中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新职能,确立了大学作为文化保存、创造、传播主体的重要地位,体现了高等教育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学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和“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谱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代华章。

       当前,在人力方面,我国是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跨越中,“人”的价值日益彰显: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更好、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这也是来自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逐渐在政府“供给”机会的基础上,转向实现个体“需求”的满足,逐渐建立适合于每个个体的教育与学习体系,让每个人都能迸发出生命内在的激情,汇成中华民族磅礴的发展动力。“让每个人都能迸发出生命内在的激情”“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也是大学的重要任务。            弄清了国家为什么花这么大的代价培养这么多的大学生,我们才会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只有把自己的努力方向与目标和国家的培养目标一致,我们在人生路上才会更有力量,更能坚持到底。

     现在思考第二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去上大学?  

       在当今社会,养育孩子与过去大不相同,家长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自不必说,单是经济投入可能就达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如此巨大的投资,最终却难以找到工作,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许多父母将家庭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望他们将来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最终他们发现,辛苦读书十几年,结果却可能和别人一样送外卖,或者在工厂拧螺丝。那么,读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所以,我们上大学的第一目标肯定是要为今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做准备,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好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下来,能够为家庭的经济状态带来改变,能够为家庭的幸福打下基础。简单说,就是养家糊口。深一步讲,这里面有人性的尊严。比如说,没有上班之前,每个月妈妈要寄两千块钱生活费;上班以后,不让妈妈再寄一分钱了,自己的工资有三五千。如果让你选择,过哪一种生活?为什么是后者?因为这个选择更有尊严,是人生的里程碑。从今天起,你可以在 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了,虽然还买不起房子和车,但与过去已经完全不同了,这是一种快乐,应该去追求。

       央视有一档栏目叫《动物世界》,里边很多小动物一出生就能走,不久就能奔跑,鸟儿出生没几天就开始学觅食。作为人类,如果二十几岁了还不能独立奔跑、觅食,作为高级动物种群的一员,很可耻。  

       孔老夫子在《论语》中讲道:“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这个 “邦”,是安邦定国的“邦”,是指国家;“有道”,就是国家有人文,有 经济基础,社会和谐稳定。在这样一个时代下,如果年轻人过着“贫 且贱”的生活,夫子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贫”是贫穷,“贱” 是下贱。何谓贫穷?不是说买不起车,是生活基本的保障都没有。何 谓下贱?就是不能自立,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句话,我希望大 家记在心里,它能够帮我们挺直腰杆,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困难。 但,生存只是人生幸福的第一步,如果不往高处走,人生就容易乏味,就会陷入消极、无趣、无聊、迷茫,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躺平的人,堕落的人。我知道,现在大学生中的有心理疾病的很多,为什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看不到希望,看不清自己的路,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来世上这一趟。  

       所以,人还要往幸福的第二层次走,那就是生活。简单说来,就是活得有趣,有意义。即使是挣钱,养家糊口,也要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创造力。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要通过自己的终身学习,让自己改变,让自己成长,要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过一种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幸福生活。大学的几年,应该是过一种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幸福生活的重要阶段,是学习阶段,是准备阶段,也是初级的实践阶段。 作为中国最幸运的一代,作为国之娇子,作为受过十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应该追求最高层次的幸福,那就是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家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把为国家强盛服务、为民族复兴服务、为家族的荣耀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觉得努力学习是苦,你才不会在人生路上感到迷茫,你才会更有信心,更有力量,更有能力,更能坚持。  

      思考好了以上两个问题,就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人生了,就可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了。 

    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大家谈几点关于人生的几个感悟。  有一个大学生问中科院的一位院士:“我们年轻人,怎么才能成功?”这位院士回答得很简单,就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院士,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读书,也经常劝别人读书。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和智慧的总结。无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学界,真正能把事情做好的,还是那些读书人。  不妨看一看近现代史,给我们创造了辉煌时代的这些伟大的人物。毛泽东主席一九一八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是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周恩来总理早年留学于日本,去过法国,在德国也学习过,也是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改革开放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留学于法国,又去苏联学习过,也是个读书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读书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  现在世界上的大企业家,无一例外都是读书人。  比尔·盖茨说,他每年大约读50本书,而且只读纸质版,忙于工作的时候,他每周读一到两本书,如果与家人度假,每周要读四到五本。全球最大的书店亚马逊创始人兼CEO贝佐斯,是一个绝对的阅读狂热爱好者,每个月至少会买10本书。何鸿燊是一位成功的传奇企业家,心中将读书摆在了至高的位置,他认为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而信命运信风水都是不靠谱的。任志强每天至少读6万字 ,两小时就能读30万字,被称为中国读书最多的商人。海尔的领航人张瑞敏,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喜欢应酬,爱好是读书,数十年如一日,无论多忙,也要坚持天天读书。他平均一周会看两本书以上,一年下来大概要看一百多本书。俞敏洪和他的现实版“中国合伙人”徐小平、王强无不都是爱书之人,据说书痴王强的家中收藏了约7万本书。

  所以,读书是人生第一要务,更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要读哪些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史、诗、数学、哲学、伦理学、伦理学、逻辑修辞等,这些书都要读,但我觉得还要广泛阅读关于人生的书籍。因为只有多读关于人生的书,才能理解人生,才能提高人生的质量和意义。

  除了读书,大家还要在健身、立志、实践上下功夫,由于时间原因,不能分享太多,这些功夫需要大家慢慢体会,慢慢落实。

  同学们,所有老师都会对学生寄予厚望,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个国家一定会交给你们,你们就是将来的领导人和企业家,就是将来的校长和教授。今天我们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辉煌成绩,来自老一辈的艰辛付出,他们给我们创造出这样良好的生活条件。等这代人老了,退休了,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担子接过来?能不能像这代人一样,继续给后人创造一样甚至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连就业都成了困难,这样的责任又怎样承担?

  最后,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送给你们: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