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教师节特辑 | 朱梁双:王健老师二三事
新乡检察
2024-09-11 00:20:08

王健老师二三事

2024年7月3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首批获得法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8所院校。多年呼吁一朝落地,王健老师相关文章的热度再次爆表,一时间竟有些“明星翻红”的趣味性。

王健老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时任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院长。不但以治学严谨著称,而且明确要求学生把不感兴趣的课程作为一种挑战自我能力的训练机会。这种严格,让我一度怀疑他“受到学生一致好评”的真实性,直到我写期末的论文。

西北政法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有部分科目不需要考试,而是写一篇论文。我在写一篇家族法论文时,不但浏览了相关文章、翻阅了影印书籍,还专程走访了几处旧祠堂。因为投入了很多精力,所以一叶障目、自认为写的不错,结果被授课老师批评的一无是处。我当然不服气,觉得是明珠暗投,立刻拿着论文去找王健老师,眼巴巴等着表扬。老师说:“写的好,四平八稳,一看就是自己写的,用心了!”我开开心心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这篇论文写的确实没有亮点,甚至不能叫论文,最多算是个综述。再去找老师,老师说,“四平八稳,但是没有新意;一看就是自己写的,但是水平不高。夸你写的好,是因为你真的是自己写的。愿意学、保持写,每篇都会更好。”

我瞬间就相信了王健老师的广受好评——不只有严格,更可谓“宽严相济”。此后相处感触更深,学生们支持重刑主义,他不赞同却不会严厉批评;我们争辩“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与“徒法不足以自行”,他能倾听而分别鼓励。特别是,王健老师长期研究比较法律文化,广览外域资料之后,反而更坚定的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种深度研究之后的“祛魅”,帮助众多学生摆脱了当时流行的话术陷阱。

犹记初次见面时,我迫不及待分享了很多“重大发现”,老师安静的想了一会儿,给我推荐了梁治平教授写的《法辩》。书确实很好,更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读书越少越容易有重大发现的真谛。不得不替老师感慨,思考学生的“世纪之问”而不吐槽真难。直到近期,我在全省检察机关新进人员培训班上分享成长路径,“先学、后问、多总结,求新、求全、求极致”。恍然间,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语流过心间,也与老师当年的无言形成闭环。

曾经的年轻院长,已于去年辞去副校长职务,唯热情洋溢、勤奋进取的常青状态不改。此刻思量,仍无法接受老师明年就是耳顺之年,祝老师一切顺利!

作者简介:朱梁双,男,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新乡市原阳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荣立个人一等功,2024年入选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人才库成员,荣获河南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检察官、河南省优秀公诉人、新时代河南向上向善好青年、新乡市劳模(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策划/审核 | 张保国、李蕊

编辑 | 张雅岚、宋海利

新乡检察总第2582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