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渐欲与霜同。
满园生永夜,
莎寒暗滴虫。
竹动时惊鸟,
点落玉盘空。
痕沾珠箔重,
月明清漏中。
白露暧秋色,
唐·雍陶
《秋露》
白
露
二十四节气
白
露
简
介
高天白露秋。
明月青山夜,
随着夏日的余温逐渐消散,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白露,不仅标志着孟秋的结束与仲秋的开始,更是一个充满诗意与科普意义的节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露,感受那份独特的秋意与韵味。
白
露
二十四节气
白
露
来
源
高天白露秋。
明月青山夜,
“白露”之名,源自古人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观察。当夏季的炎热逐渐退去,秋意渐浓之时,清晨的草木之上便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这些露珠在晨光中闪烁,如同点点白光,故而得名“白露”。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
露
二十四节气
高天白露秋。
明月青山夜,
气
候
特
征
气候特征
白露时节,最明显的气候特征便是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白昼时,阳光尚暖,但到了傍晚,气温便迅速下降,夜间常感凉意袭人。这种温差的变化,正是冷空气逐渐占据上风,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取代的结果。此外,白露后,北半球的日照时间缩短,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加快,进一步加速了气温的下降。
白
露
二十四节气
高天白露秋。
明月青山夜,
白
露
三
候
白露有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鸿雁自北方南飞避寒,玄鸟(即燕子)则从南方归来,各类鸟儿开始忙碌地储存食物以备过冬。这些生动的物候现象,不仅是白露时节独特的物候现象,更是自然界中生物适应环境、繁衍后代的生动例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智慧,让我们感受到了季节更迭的韵律美,也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鸿雁来
“鸿雁来”,指的是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北方的鸿雁开始成群结队地向南迁徙。这一行为是鸿雁对季节变化的高度敏感与精准判断。秋季,北方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食物资源也日益匮乏,为了寻找更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食物来源,鸿雁选择了长途跋涉的迁徙之路。它们以家族或群体为单位,遵循着古老的迁徙路线,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种群间紧密的合作与协作精神。鸿雁的迁徙不仅是生存的本能,更是对自然环境的深刻适应与利用。
玄鸟归
“玄鸟归”,则是指燕子(古称玄鸟)在秋季由南向北的回归现象。与鸿雁的南迁不同,燕子在夏季时会飞往北方繁殖后代,利用北方更为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繁殖环境。而到了秋季,随着气温的下降和食物资源的减少,燕子会带着已长大的幼鸟返回南方越冬。这一行为同样体现了燕子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和适应策略。玄鸟的归途,不仅是生命的延续,也是自然界中生物循环不息、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
群鸟养羞
“群鸟养羞”,则描述了白露时节,各种鸟类开始忙碌地储备食物以备过冬的情景。这里的“羞”字,有珍藏、积蓄之意。随着秋季的深入,自然界的食物资源逐渐变得稀缺,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鸟类们纷纷行动起来,利用自己敏锐的嗅觉和视觉,在山林、田野间寻找果实、种子、昆虫等可食用的食物,并将其储存在巢穴或附近的隐蔽处。这种提前准备、未雨绸缪的行为,是鸟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智慧,也是它们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积极应对和适应。
白
露
二十四节气
高天白露秋。
明月青山夜,
传
统
习
俗
在白露节气,民间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比如“收清露”,古人认为秋露有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的功效,因此会在清晨时分用盘子收集露水,用以煎茶或入药。此外,还有喝白露茶、吃番薯、酿五谷酒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白
露
二十四节气
高天白露秋。
明月青山夜,
养
生
之
道
白露时节,天气渐凉,人们需要注意调整生活起居,预防秋燥。首先,饮食上应注重滋阴润燥,多吃如雪梨、百合、蜂蜜等柔润食品,以补益肺胃。同时,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应对秋日的干燥与困乏。此外,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情绪调节也是秋季养生的关键。
白
露
二十四节气
诗
与
远
方
高天白露秋。
明月青山夜,
白露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刻。清晨的露珠、渐凉的秋风、南飞的鸿雁……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日画卷。在这个时节,不妨放慢脚步,走进自然,去感受那份来自心底的宁静与美好。或许,在某个清晨或傍晚,你也能像古人一样,吟出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露已至,秋意渐浓。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里,收获一份宁静与美好,感受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奇迹。
策划:区委宣传部意识形态科
中共管城回族区委宣传部
统筹丨李晓光 姚雪
审核丨刘博闻 王璐
编辑 丨王笑迪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