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奖状至上”,是否正在磨灭孩子的个性光芒?
奋斗自勉
2024-11-27 15:20:41
孩子虽奖状众多却失了独特魅力?说不定是家长片面追求荣誉的导向让孩子在成长中迷失本真。


家长啊,往往扮演着 “荣誉追逐者” 的角色,却忽视了孩子内在品质与多元发展的重要性。


以学业与成长评价为例,看似满墙奖状彰显荣耀,实则隐藏危机:


谁让孩子陷入 “荣誉囚笼” 的?不就是那个只看重奖状而忽略孩子内心声音的家长?


所以说,育儿关键在于重质,是一种发掘内涵的智慧。


01 莫要一味 “重奖轻育”,有些品质得让孩子涵养


家长们常常热衷于 “以奖状论英雄”—— 这在家庭育子过程中屡见不鲜。


孩子考试成绩优异获得奖状,家长便大肆宣扬,给予丰厚奖励;孩子在竞赛中获奖,家长就将其视为唯一的骄傲资本,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努力与进步视而不见。


类似的场景中,家长沾沾自喜,孩子却在一旁 “为奖而活”,忽略了品德、创造力等重要品质的培养。

偏偏,家长的出发点是 “激励孩子成功”,殊不知,长期的重奖轻育成了孩子成长的 “偏途指引”,反而阻碍了其全面发展。


譬如成长评价的例子:孩子妈看到孩子带回一张学科竞赛奖状,就立刻带孩子去购买昂贵的礼物,而当孩子主动帮忙做家务,展现出勤劳善良的品质时,却未得到应有的肯定与鼓励。


殊不知,这样的对待才是真正的 “浅育”。


若干年后,当孩子在社会中因缺乏良好品德和创新思维而难以立足时,回过头一看,自己才是 “误导者”。


于是有了这样的画面:


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取更多奖状,鼓励孩子不择手段提高成绩,如抄袭作弊等。孩子在这种错误引导下,逐渐丧失了诚信的品质,在面对真正的挑战时,却因能力不足而一败涂地。


家长追悔莫及:“我已经全力推动孩子拿奖了,孩子怎么还是没有好未来?”


殊不知,推动再多,也不如让孩子扎实涵养优秀品质一次。


02 家长的过度虚荣,其实是孩子伪装的导火索


无数次的炫耀、攀比、施压,仿佛在给孩子打上 “虚假表象” 的烙印。


为何伪装?很简单,因为他们渴望满足家长的虚荣,获得家长的认可与宠爱。


每一个 “你必须给我争面子”,都是一个潜在的 “伪装种子”。家长总喜欢将孩子的奖状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忽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成长需求。


殊不知,当我们用过度虚荣的方式对待时,孩子唯一能学会的便是 “造假”。


譬如在学校活动中的孩子。


许多家长抱怨:“我不过是想让他在学校表现出色,孩子就学会了欺骗!” 但可曾想过,期望变成了虚荣,虚荣成了压力,孩子的内心反而更想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达到家长的要求。


于是有了这样的情景:


某天学校组织文艺表演,家长对孩子说:“你一定要在表演中拿到最好的名次,让大家都知道你有多优秀。” 孩子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在表演中作弊,被老师发现后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结果呢,孩子的成长之路布满阴霾。


两人都陷入困境,家长心里觉得孩子让自己丢脸了,而孩子心里想着:


“我只是按照你们的要求做,为什么不能理解我?”


03 育儿是内外兼修,引导才能有升华


育儿本应是家长助力孩子内在品质与外在成就的双向提升之旅,但不少家长却当作单方面的 “荣誉收割”。


不理解孩子是一个有血有肉、需要多元发展的个体,忽视培养孩子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只一味以奖状数量来衡量孩子的价值。孩子自然感到压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引导,是育儿在成长评价方面的核心策略。与其盲目追捧奖状,不如用心发掘孩子的内在潜力,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智慧灯塔和心灵导师。


比如,孩子的兴趣拓展。假如我们一味以 “是否能获奖” 来决定孩子是否继续某项兴趣活动,孩子往往心生抵触。


倘若转而用鼓励孩子在兴趣中探索、创新、享受过程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分享兴趣带来的乐趣与收获,让孩子在兴趣的滋养下成长,效果会大不一样。


于是有了这样的场景:


家长喊道:“你学这个绘画,如果不能在比赛中获奖,就别学了!” 孩子满脸沮丧。


第二次,家长换了种方式:“宝贝,你上次画的那幅画好有创意啊,你跟妈妈说说你画画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呢?不管有没有比赛,你都可以继续画下去哦。”


孩子眼睛放光,重新燃起对绘画的热情,双方关系更加和谐。


就这样,家长觉得欣慰,孩子觉得被理解,一件小事却让育儿在成长评价上取得良好成效。


所以事实上,育儿在成长评价方面的秘诀并不在于奖状的堆砌,而是心灵的启迪。


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 激励但不功利:适时激励,让孩子在追求进步时有动力,也要注重孩子内在品质的培养,才能学会真实成长。


适当的激励不是只看结果的奖励,而是关注孩子努力过程与品德修养的肯定。孩子在家长合理激励下,能在成长中既追求成就又不失本心,这种 “有赏有育的陪伴” 才是最好的育儿模式。


  1. 关注内心而非一味虚荣:每一次的关注都是孩子真诚成长的基石。


当家长放下虚荣,与孩子平等交流而非利用,孩子会更愿意展现真实自我而不是伪装迎合。


  1. 自我反思,成为孩子的价值楷模:孩子对家长的模仿常常超乎想象。


倘若我们自身表现出真实、谦逊和注重内涵,孩子自然会受到积极影响。


育儿不只是对孩子成就的打造,更是对自身育儿价值观的重塑。


由此可见,育儿之难,其实在于如何做 “重质而不虚荣的家长”。


面对孩子的成长评价问题,选择是继续重奖轻育或过度虚荣,还是尝试以引导陪伴的方式助力?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是一个被动的被评判对象,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梦想的 “成长塑造者”。


唯有在不断修正、理解和引导中,家庭教育在成长评价领域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