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难料,人的一生没有谁能够过得一帆风顺,事事有着落,无论是喜是悲,失败或挫折都是完整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观者能绝处逢生,从容不迫地应对;悲观者则步入泥潭后难以自拔,被“打”个措手不及。一次挫折的处理不当,便会给他们带来被针对的错觉,一直以觉得事事不顺,则便会吸引多次的苦难,更是令其元气大伤。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的乐观起来,总说爱笑的人运气不差,乐观的人不会过得太难。是的,学着去乐观,大脑具有永久的可塑性,只要一直给他乐观意识,那么改变就交给时间,下定决心很重要。
我内心有个问题不知道当问不当问,现代的孩子为何在不担心温饱,精神世界充裕和平的新时代,为何青少年精神类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空心病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却越发高发?
我猜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冒出的都是学习压力?这个锅背得理所当然。但是那代的娃娃,不都是努力学习,哪一代的压力不是山大?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那么关于孩子变得“悲观”是受什么影响?从父母角度做分析,大概就是以下这2点:
1、教养方法
大部分的孩子不懂得挫折感,其实都是送家长们的虚构所致,或者是孩本身存在的仅有的小小挫折感,却被家长们夸张化。家长为保护孩子免受“伤害”,总是习惯性的帮助孩子降低事件的严重程度,孩子的感受度也变得若有若无,同时其心理抗压能力也会下降,这是导致孩子在面对小小挫折时容易出现过度悲观的最可能因素。
若成人与孩子间出现的小摩擦,通过暴力行为解决,如此的解决方法给孩子产生心理上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自己引起的暴力事件,孩子内心产生极大的内疚和自责,给自己做出了一个错误的自我评价。
2、家庭环境
一个孩子精神状态所折射出的是一个家庭环境及氛围的真实情况。
有可靠的心理研究:大多数关系不和谐、氛围压抑、父母间争吵、缺爱的家庭及有不良嗜好父母的家庭,他们教养的孩子出现抑郁的风险远远高于“普通家庭”的孩子。
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天,如果家里父母吵架,对小孩子来说就如同大暴雨的降临如,若父母离婚便感觉天塌了般。
小孩子内心的不安及恐惧感均来自内心自我不够强,力量薄弱,不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直到青春期才敢趁着叛逆的性格“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