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毅力的重要性,希望孩子能够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然而,李玫瑾教授提出了一个更具深度的观点:比 “毅力” 更重要的是打造 “内在坚韧感”。
毅力更多地体现在外在行为的持续坚持,而内在坚韧感则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力量,它是孩子在面对挫折、压力和变化时保持稳定、积极和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这种内在坚韧感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生活的风浪中屹立不倒。
要打造孩子的内在坚韧感,首先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温暖且有支持力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心灵的避风港,在这个港湾里,孩子应该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当孩子知道无论自己遭遇什么,家人都会在身后支持自己时,他们就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就像一位名人所说:“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家长要营造这样一个充满爱的氛围,通过日常的拥抱、鼓励的话语和积极的互动,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温暖和力量。
其次,允许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是至关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不能总是为他们扫除一切障碍,而是要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体验挫折的滋味。因为只有在挫折中,孩子才能真正地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要急于出手相助,而是要在一旁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孩子在搭建积木城堡失败后,家长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失败的原因,是结构不稳还是基础不牢,然后鼓励他们重新尝试。这种在挫折中学习和成长的经历,会逐渐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再者,培养孩子积极的思维方式也是打造内在坚韧感的关键。在面对困难时,积极的思维能让孩子看到希望和可能性,而不是陷入消极和绝望。
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关注问题的积极面来培养这种思维方式。比如,当孩子在考试中失利时,不要只看到分数的不理想,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在这次考试中他们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哪些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巩固。让孩子明白,每一次挫折都蕴含着成长的机会,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的途径。
此外,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也对打造内在坚韧感有着重要意义。当孩子有了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时,他们在面对外界的干扰和困难时就有了坚定的方向。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赋,进而确定自己的目标。例如,如果孩子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鼓励他们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为目标,并引导他们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克服困难,内在坚韧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强化。
打造孩子的内在坚韧感,是为他们的人生注入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将伴随他们度过一生,让他们在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时,能够保持坚定、积极向上。作为家长,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理念,用心去培养孩子的内在坚韧感,让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你是否已经在为孩子的这种成长而努力了呢?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