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杨光祖:满嘴跑火车的文学史——读孔庆东《国文国史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全讲》
艺观天下
2024-10-28 15:18:26

中华书局,2011年

今日无事,网络乱转,一眼瞥见了孔庆东的新著《国文国史三十年》,中华书局隆重推出,价格39元。对中华书局,我已经不那么信任了,而孔庆东自称孔子七十三代直系传人,或七十三代嫡孙,我也从来没有怎么青睐过他的书,以前是读过的,但买回家的只有一册《正说鲁迅》,用他的话说,有点浅薄,或者浅,已记不大清了。

这次,看到他“全讲”现代文学史,还是想看一看,毕竟我也在这个行当里,虽然不靠它混饭。可是,买一本,确实不愿意,担心如果是垃圾,丢都没有地方去。好在我单位附近就有一个大书店:书立方。忙到下午5点多,就漫步过去,正好进门就是《国文国史三十年》,而且居然没有塑封。于是,拿了一册,踱到二楼的休息区,看将下去。

我首先翻到鲁迅部分,第六讲第七讲是讲授鲁迅的,第六讲的回目是:谁也绕不过的鲁迅,第七讲的回目是:谁也够不到的鲁迅。一扫,就知道没有什么新意,不过,既然来了,就耐着头皮看看再说。第六讲基本是鲁迅简历,20多页,除了一些常识,就是乱弹。比如,“文学就是政治,文学就是意识形态。”比如,“不重新解释鲁迅,社会就变不了。”再比如,鲁迅猛烈抨击的是谁呀?“不是政府,不是洋人,是知识分子,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这都是很经不起推敲的,用一句成语说:信口雌黄。

这且不说了,尤其荒谬的是如下观点:鲁迅、毛泽东是一个人,是在不同时空里的一个人,鲁迅是思想家,毛泽东是思想家兼实践家,既然鲁迅猛烈抨击的是知识分子,那么“一旦把鲁迅的思想转化为实践,那是什么呢?那就是改造知识分子。“由此,孔门73代直系传人孔庆东先生就认为:“他(鲁迅)是共产党人之上的超人一般的真正的共产党人。”在这里,孔大教授毫不吝啬地歌颂了他热爱的毛泽东和鲁迅。但“颂”鲁迅,却“颂”错了方向,也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误读,准确说,是严重的扭曲、歪曲。

至于第七章,基本是谈作品的,但也只是罗列了别人的观点,亦没有注明出处,常识之外,别无新意。而且“谈论”作品很是不够,基本都是一句带过,蜻蜓点水。作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伟大“在哪里?为什么说“谁也够不到”?他并没有给读者答案。作为一部现代文学史,竟然没有“文学”!倒是“闲言碎语”很多,他在电视上满嘴跑火车惯了,到了“学术”领域,依然满嘴跑火车,还是让我有点吃惊。

不过,孔大传人说了:“文学史从来都是政治史和权力史”,他不谈“文学”,我们也无话可说。但为什么“文学史从来都是政治史和权力史”,看完了他的煌煌328页的大著,也没有一个答案,有的只有满纸的胡说乱说。这里骂一下《南方周末》,那里骂几句“汉奸”,他这里的“汉奸”指的是南方报系。作为北京大学的课堂,如此侮辱、诽谤其他文化人,或作为文化载体的报纸,虽然说北大历来主张“兼容”,还是让人无法接受。

更让我难以理解的是,孔庆东自称孔子嫡系73代孙,那就应该懂得礼数。可读来读去,发现他不懂礼数。这就让我很是不解。随便举一例,他在文章中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鲁迅全集》“跟马恩列摆在一起没人看”,偶尔有一个学期,忽然被借光了,大家很吃惊,一打听,“因为孔老师开课了”。以前的北大谁专门开过鲁迅专题课,余生也晚,不知道。

但2000年前后,钱理群先生是一直开鲁迅研究课,而且名气很大的,这有他的几部著作为证,都是课堂演讲录,而且我本人也曾在课堂听过一年。对钱老师,我还是敬佩的。前一向为鲁迅的一个问题,还专门请教过他,他从电子信箱做了一个比较长的答复。而且,据我所知,钱理群开鲁迅专题课时,课堂火爆,图书馆的鲁迅著作应该早就借过吧?孔大传人是在钱理群老师退休后才接上的,他有什么证据说以前鲁迅著作没有人借过?我记得他还是钱理群的研究生吧?

最早知道孔庆东,认为还是一位不错的杂文家。钱理群先生门下出了两个杂文家:余杰、孔庆东,也是很有意味的事情,让人想起荀子门下的二弟子。后来看他的通俗文学史,也就那么回事,至于他在“百家讲坛”侃大山,也只扫过一眼。我想在北大讲坛不至于那样吧?及至读了他的《金庸传》,跌了眼镜,学术水平且不论,最看不惯那种奴颜。就金庸传记来说,仅我个人的视野,我还是比较喜欢傅国涌的《金庸传》。虽然此著仓促了一点,但是它具备了一个传记最基本的素质:真实。据说传主頗有微词,我倒觉得这是成功的标志。

温儒敏先生在给孔庆东此著的序言里说,“他不满足于只讲文学史,同时要讲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或者说,他要通过文学来讲‘国史’”。我纳悶的是,一个搞现代文学史的学者,连“文学史“都讲成这样了,还能讲授“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吗?他的“资本”在哪里?在北京大学站了那么多年讲坛,对“现代文学”没有多少自己的见解,只有娱乐、搞笑,岂不可悲?

我觉得当前的大学中文系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文学的感觉。有学者批评夏志清的文学史,确实,夏志清的文学史有很多问题,但有一点,他的文学直觉不错,用我们老家话说,他识货。不像我们目下的学者,只有乱七八糟的理论,根本不知道“文学”为何物,“文字”为何物。我们看孔先生虽然也在大著里谈“语言”,似乎谈得不错,毕竟也是一位曾经风光的杂文家。可是,一谈到具体的“文学”,他却王顾左右而言他。

看来,孔庆东呆在中文系,屈才了,尤其还是现代文学界。请看他大著的第三讲:“中国文人的上辈子——两千年文学回顾”,洋洋洒洒,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但一路看下来,唯一的感想,就是:胆大。北大毕竟曾经是鲁迅、周作人、黄侃、刘师培的北大,再次一点,还是王瑶、林庚,及陈贻焮、洪子诚的北大。即便再扩招,也不至于如此不堪?我总觉得大学不是“百家讲坛”,大学也不应该是市民文化、消费文化的主阵地。

作为大学教授可以研究,而且应该研究通俗文学、消费文化,但是不能将自己泯灭于“消费”;作为大学教授,也可以去“百家讲坛”,但不要把大学讲坛堕落为“百家讲坛”。读完了孔庆东的《国文国史三十年》,我最想说的,其实就这两句话。因为,学术毕竟不是搞笑,也不是娱乐至死。■

(转载自《文学报新批评文丛·第1卷第3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仅作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杨光祖,1969年生,甘肃通渭人,文学评论家、作家。2000—2001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访学,200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8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兼职教授。

媒体矩阵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