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长达九年的“NBA真空期”正迎来破冰时刻。
自2016年周琦登陆NBA后,中国男篮陷入长达3257天的选秀空白期(截至2025年5月19日)。其间仅有崔永熙以自由球员身份签约篮网,但5场比赛后便因伤退出。
杨瀚森的参选,标志着中国篮球青训体系首次产出兼具技术标签与NBA适配性的内线核心。其CBA赛季场均16.6分10.5篮板2.6盖帽的数据,其得分、篮板及策应效率已超越同期周琦。
这种突破源于系统性培养范式的革新。
青岛男篮自2020年起为其配备塞尔维亚教练团队、NBA训练师及希腊国家队体能教练,构建起“技术打磨+科学训练+国际赛事淬炼”的三维培养体系。相较过往“闭门造车”的培养模式,这种与国际接轨的路径,或将成为中国篮球人才输送的新模板。
中国男篮近年国际战绩持续低迷,杨瀚森的崛起,恰逢中国篮球亟需重塑国际认知的关键节点。
其试训期间展现的高位策应能力与护框效率(场均2.6盖帽),打破了欧美球探对中国内线“移动迟缓、技术粗糙”的刻板印象。
这种技术标签的进化具有战略意义。
NBA球探报告指出,杨瀚森的比赛阅读能力(场均3助攻)与防守预判(1.4秒决策速度)已接近欧洲顶级策应型中锋水准。若成功登陆NBA,他将成为继姚明之后,首位能在现代篮球体系中承担战术支点的中国球员,为后续球员开拓技术流发展路径。
杨瀚森的成长轨迹暴露出传统青训体系的短板,也倒逼改革加速。
据特训相关人士透露,其赴美特训期间,Klutch Sports团队通过防守脚步与战术理解进行特训。针对性的训练手段结合青岛男篮的“专项培养方案”,将有可能引发连锁效应,推动CBA联赛的青少年球员培养。
更深层的变革体现在人才选拔逻辑。
杨瀚森U19世界杯的表现,证明国际大赛淬炼的价值。根据潜在改革方向分析,中国篮协有可能酝酿加强青少年在国际赛事上的锻炼,以赛代练的模式,有望破解中国球员“高水平对抗适应性不足”的顽疾。
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首秀,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八强辉煌,再到杨瀚森冲击NBA的当下,中国男篮始终在寻找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选秀专家乔纳森·吉沃尼的最新预测显示,其次轮中段(44顺位)的行情,虽不及姚明、易建联的状元光环,却代表着更务实的融入策略,在功能化NBA生态中,以空间牵制(56%三分命中率)和策应价值建立生存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