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徐芳芳:破解“僵尸景区”困局,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中原策
2024-08-28 12:43:01

编者按: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不等于进了金矿。

近年来,不少地方建设定位浮夸的文旅项目,希望打造“网红”景点,却最终陷入烂尾泥潭。这些烂尾的文旅项目,或假借文旅开发之名,行圈地开发地产之实;或以树立形象为由,举债投建,铺摊子造成烂摊子……

文旅项目一窝蜂上,人造景区九死一生,具有普遍性。顶端新闻中原策联合100℃工厂特约专家进行撰稿,解读“僵尸景区”的现状成因,探讨如何盘活闲置的文旅资源。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徐芳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房地产瓶颈的出现,老城的部分景区无人问津,郊区的“文旅城”重则停工烂尾,轻则价格腰斩,无人问津,成为城郊的荒岛,不少陷入僵尸景区的泥淖。如何激发景区文旅活力,破解僵尸困局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首先,要创新运营模式。一是盘活闲置文化旅游资源。了解游客需求和市场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保持景区的吸引力。与旅游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旅游共享、分流等联动举措,形成互补优势。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闲置资源的再利用,为盘活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开封王婆的全网走红,不是个例,为人文景区的发展带来新思路。可以搭建小剧场,复排情景剧,以多样化的表演形式,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弥补人文景观的直观性不足。小剧场可以举办各种主题的演出,如戏曲、话剧、杂技表演等,让游客在紧凑的剧场空间中感受到更加亲密和互动的观演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娱乐项目,景区不仅能够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满足感,还能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与民营戏曲院团结合,开展驻场演出合作,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除了增加戏曲演出的频次和种类,还可策划和编创情景剧,让游客在娱乐中体验到景区的人文魅力。这方面,桂林《印象·刘三姐》、西安华清池《长恨歌》、嵩山《禅宗少林》、开封清明上河园《东京梦华》等等,都是演艺文旅融合的成功范式。

三是加强文旅产业与餐饮美食的深度融合。为了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丰富性,可以引进知名餐饮品牌,降低入驻门槛,吸引各类美食摊位进入景区。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更多样化的美食选择,还能增加景区的烟火气息,营造更加生动、热闹的氛围。通过这种有机结合,游客在享受文化体验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舌尖上的美味,形成看豫剧吃豫菜的审美体验,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幸福感。

其次,要回归景区娱乐属性。一是举办主题活动和节庆民俗活动,在春季可以举办赏花节,夏季则可以推出水上乐园项目,秋季可以举办丰收节,冬季推出灯光节,以丰富的非遗集市和民俗活动引起游客兴趣。

二是引入高科技元素,如虚拟现实(VR)体验区和增强现实(AR)互动游戏。这些项目不仅能够吸引年轻游客,还能让人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乐趣。

三是提升游乐设施功能。将个别景区转型为多功能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吸引本地游客和全龄顾客光顾,形成固定的顾客群。独特的游乐场设施将成为一个老少皆宜的娱乐场所,不仅能够吸引本地游客,还能成为周边地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此外,还可以探索旅游+康养模式。推动景区的休闲功能区建设,加强与本地社区的合作,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专车接送服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养生课程,邀请专家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让城市当地的老人老有所乐,发挥景区的精神疗养功能。

最后,要加大对景区的宣传。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加大广告投放力度。通过全媒体宣传,包括社交媒体、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多种渠道,发挥自媒体的广泛传播作用,全面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和体验景区的独特魅力。

破解僵尸景区,需要创新理念和经营模式,拓展景区+文化+民俗+科技+民生的发展模式,有效避免文化旅游资源的浪费,激活和利用搁浅的文化旅游资产,为僵尸景区赋能,让僵尸景区成为市民的打卡地,从而推动整个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名片    

徐芳芳 | 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来源: 顶端新闻
编辑: 杨雪情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