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是个有着350户、1605人、1050亩耕地的村庄,在中国的地图上也许找不到它的名字,可是在人们心目中,在河南乃至中国农村的发展历程中,它却有着显赫的声名。
刘庄全貌
在老支书史来贺的带领下,原本贫穷落后的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刘庄村从买来的3头奶牛开始,创办村集体企业,历经风雨,集体经济逐步壮大。1976年,刘庄村集体先后为群众建起小楼房,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日子开始蒸蒸日上。
航拍村民住宅
从20世纪50年代伊始,刘庄奏响了创业发展三部曲:60年代末,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的先进村;80年代初,成为农村中原首富;进入21世纪,以生物药业为龙头,村集体经济稳居全国农村前列。
史来贺纪念馆
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刘庄已拥有8个企业,总资产30亿元,构建起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配套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格局。
如今,村民不仅免费住进了人均住房面积120平方米的花园式别墅,还有更让人羡慕的免费教育,村里投资2600万元建起了从幼儿园到高中设施齐全的教育园区,此外还有免费医疗、免费旅游等50多项福利。
村民住宅楼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滑县统一战线成员传承红色基因专题培训参观了河南省新乡县刘庄,这个因史来贺书记而闻名全国的村庄。这次参观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深刻的思考,让我对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共产党员的使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走进刘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美观的别墅式住宅,宽阔整洁的街道,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社区。然而,这里不是城市,而是一个农村,一个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从落后到先进的华丽蜕变的农村。
一排排整齐美观的别墅式住宅
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刘庄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经的刘庄也是一个贫困的村庄,土地贫瘠,生产方式落后,村民生活困苦。但是,在史来贺书记的带领下,刘庄人没有向困难低头,没有被贫穷吓倒。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勤劳的双手和创新的精神,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史来贺故居
史来贺书记是刘庄发展的灵魂人物。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深知,要改变刘庄的面貌,必须发展生产,提高村民的收入。于是,他带领村民积极探索适合刘庄的发展道路,从兴办集体企业,到发展农业现代化,再到推动工业多元化,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
史来贺纪念馆
刘庄的集体企业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他们从最初的小作坊,逐渐发展成为拥有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大型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刘庄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他们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刘庄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村庄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资金。
史来贺纪念馆
除了经济发展,刘庄在社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们重视教育,投资建设了高标准的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注重医疗卫生,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让村民们病有所医;他们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建设了设施齐全的养老院,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史来贺事迹报告
在刘庄,我还深刻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里没有贫富差距,没有两极分化,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富裕。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这种共同富裕的局面,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的生动体现。
村委办公场所
最差的建筑就是村委会
史来贺故居
村里的小广场
楼前楼后的空地上都种上了菜
村民三层连排别墅入口
村民在浇家门口的菜地
村民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
住宅楼一层建有车库
这位大娘说原来这里都是草坪,不好打理。现在都变成了菜地,有活干,有菜吃,还能锻炼身体
史来贺故居背后就是村民的别墅式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