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电影版“林黛玉”回应争议又惹争议,给从业者怎样的警示?
极目新闻
2024-08-21 16:05:54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由胡玫导演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后,遭遇票房、口碑双“扑街”。尤其是其中林黛玉扮演者张淼怡引发了极大争议,很多观众认为她颜值不高,气质长相不符合林黛玉一角,其在路演中称林黛玉“离经叛道、特立独行”的言论更是广受批评。

8月20日,张淼怡发长文进行回应,却又因回应的言语再度引发争议。

图片来源:电影红楼梦官方微博视频截图

演员发长文回应演技和角色塑造方面的争议,在社交媒体时代并不鲜见,舆论漩涡中的公开发言,也是对演员沟通能力和诚意的极大考验。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张淼怡这篇长文不但没有消弭公众对电影的不佳观感,反而因为表达不到位,不恰当,让争论更为激烈。

张淼怡微博所发长文截图

其一、她虽然洒脱地表示,观众骂她“丑”和“肤浅”都没关系,但言语中也强调,这部戏是7年前演的,7年来她相信自己正在变得更好,言下之意是,那时还小,情有可原。但有网友犀利地指出,7年后,也就是在最近的路演上,她对于林黛玉这个角色的理解并没有更深入,相关解读也引发了争议。

张淼怡在路演现场对角色的解读引发争议

其二、她为了说明演林黛玉这样来之不易的角色,演员都会想要争取,说了一句:“那时候的自己,可能让我演《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我也会去。”这话给人的感觉仿佛是,猪八戒是一个特别不好的角色,一般演员会理所当然地嫌弃这个角色。这显然违背了演员行业“一切为角色服务”的职业原则,更显得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敬畏,也让一些《西游记》的读者和观众感到不满。

其三、作为主演,她为了表达对导演的尊重和感谢,在回应中用了大量篇幅夸赞导演,向导演道歉,却忽略了这篇文字并不是写给导演看的,而是写给观众看的。不少网友都表示,她不用给导演道歉,而是应该和导演一起给《红楼梦》和曹雪芹道歉,可见,作为一篇和观众沟通解释的文章,她完全搞错了沟通的对象。

一部未获好评的电影,引发一连串风波,更可见文艺创作者积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作为演员,尤其是出演经典文学作品的演员,仔细研读原著,深入体会人物精髓,是必要的功课,这些功夫虽然花在幕后,但都会体现在演员的表演和采访、解读之中。如果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思考,表演时就会浮夸浅薄,表达时更会词不达意。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遭遇差评后,不少人又开始怀念87版的电视剧,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再次刷屏,新版与之对比,更见明显差距。其实陈晓旭的外形未必是美若天仙,但她却是无数人心中的“天选林黛玉”,就是因为她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下了极大的苦工,她本身就很有文学素养,出演前就喜欢读《红楼梦》,还将自己写的诗给导演看,自荐出演。在培训期间,她精心研读原著,学习琴棋书画和古典礼仪,让自己真正与角色融为一体,将黛玉的才情绝世,通透聪慧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才成就了这一经典角色。

所以,林黛玉不是不能找人再演,而是如果在未能做到深入理解和精准诠释角色的基础上,一味追求创新和现代性,试图靠角色来凸显自我,那就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

当然,观众有权批评文艺作品,但也要注意就事论事,理性发言,不可随意进行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更不应对主创进行无端的攻击和谩骂。比如,总拿演员的外表说事,或是截一些表情崩坏的瞬间来嘲讽,就没啥必要,毕竟,这部戏的人物塑造不尽人意,外形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直以来,影视圈总存在一种荒谬的说法,认为“黑红也是红”,有争议没关系,就怕没水花。但是,《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频上热搜,却好评寥寥,充分说明热度并不能代表一切。作品质量仍是文艺创作者的立足之本,文艺作品不能只是自说自话、自我欣赏,更应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和心灵共鸣。如果一部作品总是引发争议和批评,而无法赢得观众的认可,那么它又会留下什么意义呢?这是值得整个行业警醒和思考的问题。

编辑: 马亮亮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