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读《论语》一百五十五——好德如好色
沈莉红
2024-10-21 11:01:02
 #创作挑战赛六期#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与君共修,同登善域。

第十五篇:论语·卫灵公篇 

【本篇引语】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注释▲已矣乎:已经过去了;算了吧;罢了。

已:表示过去。已经;事已至此。

矣:文言助词,用在句子末尾,相当于“了”。如:悔之晚矣;由来久矣。

乎:语气词。

▲色: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属于人的本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人类两个最基本的欲望)。

【译文】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评析孔子周游在卫国时,卫灵公表面上很尊重孔子,却不给孔子任何实际权利,实际上就是以优待孔子为名,捞取礼贤下士的名声而已。尤其是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宫,招摇过市,却让孔子乘车跟在他们后面,简直是给他们站台,让孔子心情沉痛,以此为耻。于是,说出来这句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在儒家眼里,德重于色。若有德又有色,鱼和熊掌当然可以兼得。《孟子·梁惠王》中说,古公亶父也好色,非常爱他的妃子,但他用自己的仁德和聪明才智,使跟随他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所以,不能说儒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伪君子。

本章揭示了春秋时代社会风气走向败坏,伦理纲常渐渐混乱的局面。孔子痛恨的好色者,岂止是卫灵公一人!

“色”指人的本能,“好德如好色”是把爱好道德变成自己的本能,以“好色”之本能来好德,人人做到“好德如好色”,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孔子所说的“好德”指的是对人类高尚品德的追求与修养;“好色”指的是对衣食住行乐权钱名等个人欲望的追求。“色”并不仅局限于女色,可把供人享乐的各种事物都包括在内,如华贵的服饰、美味的食品、富丽的住房、豪华的车子、缠绵的歌曲、俊俏的情人以及权利、地位、金钱、名誉等。我们把“色”可归结为人性欲望,“好色”就是追求满足欲望。“好”又是过分追求。

由此看来,“好色”就是过分追求满足个人欲望,这是人性弱点。“好德”是控制贪婪、懒惰、懦弱、自私、享乐、好色等人性弱点和修养培育美德的自觉。

本章与《子罕》篇9·18章“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重出。有所不同的是,彼章突出的是孔子重德行,此章谈君子个人“恭己”求仁道,以提高修养的各种积累。

好色是人的先天本性,好德则是人的后天修养,后天赶不上先天是很正常的事。孔子并不是反对好色,而是希望能够像好色一样去重视提升自己的德行。但是,当时各国的执政者大都不奉行为政之道,对德行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少,提高自己德行的人自然也是越来越少。孔子虽然感叹这个现实,但还是希望弟子们重视德行的修养。

让我们以高尚道德战胜世俗欲望,抵制诱惑,抑制欲望,克服弱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努力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而有益于人民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