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洛阳篇 | 科创激发新活力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4-09-18 09:14:4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范坤鹏 通讯员 李亚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洛阳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使命担当。

9月18日出版的《河南日报》特刊19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洛阳市紧盯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结合洛阳发展实际,深入实施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 洛阳市锚定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创新落到产业上、产业落到“风口”上、主体落到企业上、重点落到转化上,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活力有效激发,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创新发展全面起势,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用好创新平台

聚合创新资源

鱼跃“龙门”,创新出彩。

今年5月底,龙门实验室举行科技成果发布活动暨产业研究院、运营公司揭牌仪式,发布“先进硅基电子功能材料”等5项重大科技成果。

龙门实验室发布5项重大科技成果

揭牌运行两年来,龙门实验室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和省产业重大需求,加快构建“管委会+产业研究院+运营企业”运行机制,实现首年出成果,打造成为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有力支撑我省装备制造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搭建创新平台,聚合优势资源。

洛阳市统筹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以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在更大范围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截至目前,创新平台总数达3560个,其中国家级108个。

——聚焦研发平台建设,着力重塑重构重点实验室体系,大力引育新型研发机构,鼓励驻洛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研究院,推动研发平台扩量提质。截至去年,全市重组(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累计达6家,新获批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累计达26家,新备案新型研发机构4家、累计达23家。

2024年度洛阳市科创成果直通车启动现场

——聚焦产业平台建设,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布局建设科技产业社区、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引进中南高科、省科学院高新技术公司等专业运营企业,有力服务产业转型发展。去年,中原美谷、中原药谷等省科学院成果转化基地揭牌运营,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累计达25家,新获批中试基地4家、累计达24家,新建产业研究院8家、累计达26家。

截至去年,洛阳市共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65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1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基本形成良好梯度培育格局。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洛阳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实现科技和产业发展由“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洛阳市坚持把培育创新主体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点,围绕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健全科技型企业“小升高、高升规、规变强”和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形成。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

粮损测试验证平台研发成功

去年,洛阳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70家、总数达1443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000家,入选省制造业头雁企业1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瞪羚”企业37家、累计达5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61家,总数达377家。同时,洛阳市围绕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有效调动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2023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74.3%,位列全省第一。

加强人才引进

突破核心技术

去年10月,洛阳市人才集团揭牌成立。该集团对标优秀人才集团发展经验,聚焦“服务全市战略、打造人才高地、引领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重点开展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智库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等核心业务,实现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洛阳市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优化“1+22”一揽子人才政策,实施“河洛专才”计划,着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洛阳科技金融大市场2.0版运营启动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突出需求导向,围绕“风口产业”发展紧缺急需、“卡脖子”技术攻关,以及产业链薄弱环节等领域,发布洛阳市紧缺实用人才需求目录。设立全省首只人才项目基金——洛阳市英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做法获评中组部“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优秀案例。2023年,全市招引各类人才1万余人。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与洛阳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23年,新培育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3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新建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平台6个。新培育省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13名,评选市级科技领军人才20名、河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38名,培养高技能人才7.25万人。

——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辅导“四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深入实施青年安居保障工程,高效运行人才综合服务窗口,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让各类人才在洛阳安心创新创业。截至2023年年底,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56亿元,筹建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9543套。

七年磨一剑,一桥越沧海。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中国船舶集团七二五所承揽了全部标段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各类型桥梁支座和剪力装置,以及中管廊排烟管道专业防腐等关键配套项目,为世界级跨海峡通道建设贡献洛阳力量。

中国船舶集团七二五所助力深中通道建设

练好内功,方不惧风雨。

洛阳市抢抓“风口”产业机遇,聚焦关键核心领域重大技术突破,获批实施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项、省重大专项11项,以及省重点研发专项21项、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项目1项,实施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揭榜挂帅项目25项,突破高纯环保溶剂精馏分离技术等关键技术超过150项。27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 同时,洛阳还深化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首席专家负责制,以及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市级科研经费实现直达项目承担单位。2023年,全市企业备案实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三新”项目670项,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新产品。   

构建良好生态

推动成果转化

近年来,河科大推动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90%归成果完成人(团队)所有。在政策激励下,河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维以“技术外援”身份支持企业,运用自己在微合金化方面的成果积淀,帮助万基铝加工公司解决合金延伸率和针孔数目控制等难题,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规范。

目前,河科大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案例238起,合同金额超过762万元,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赋能产业一线。

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揭牌

洛阳市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持续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改革,指导推动市农林科学院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和配套实施细则,签订成果转化合同30项,转化登记金额568.45万元。

8月26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揭牌仪式在洛阳科技大市场举行,标志着洛阳市在构建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优化提升豫西创新生态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自去年10月洛阳分中心获授牌以来,在省科技厅、郑州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洛阳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协作机制,优化豫西地区创新资源集聚、整合和利用能力,加快打造立足洛阳、引领豫西、辐射中原的技术要素流通枢纽。洛阳分中心获批10个月以来,洛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47.92亿元、同比增长92%,带动豫西片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49.41亿元、同比增长73%。

“科技红娘”力促技术产业联姻。

为探索成果转化服务模式,洛阳市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等,鼓励支持郑州银行洛阳分行等9家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创金融事业部,全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345.9亿元,共支持科技型企业2630家。同时,开发建设了洛阳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入网可共享仪器设备1641台(套)等。

周山智慧岛已进驻多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洛阳市积极推动洛阳高新区、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洛阳智能科技产业园等3个河南省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26家产业研究院申请各类专利1120件、发布研发项目501个、实现研发成果产业化转化96项。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5.4亿元,同比增长27.7%。

创新载体建设再提速。

伊滨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周山双创智慧岛在省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智慧岛+科技产业社区”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伊滨科技城建设全面起势,高新区加快重塑重振,孵化育成体系建设行动迅速。2023年,全市科技产业社区达18家,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累计达53家,在孵企业(团队)近2400个。

9月5日,洛阳市科技大会暨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召开,对相关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会议动员全市上下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现代化洛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洛阳市科技创新工作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洛阳市科技大会暨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召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洛阳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为推动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洛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惠玲表示,下一步,洛阳市科技局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活力,在奋力开创现代化洛阳建设新局面中彰显科技作为担当。

(洛阳市科技局供图)

编辑: 吉小平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