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看得见的手,怎么用?(下)———数字时代的民众福祉(188)
王洪涛数字化视点
2024-10-23 05:21:02

         而民联网平台一旦建立,细胞化治理架构就给了我们和每个家庭建立一对一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也就让精细化调节成为可能。细胞化架构只是民联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细胞化架构的基础上,社会治理与经济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整体化推动和个性化选择,也是民联网建设所要遵循的规律,以及其发挥作用的主要依托。在此之前,公民身份证系统、社保卡系统早已是技术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但是两者都以某一部门集中管理为主导,存在着数据打不通的现实尴尬,难以发挥政府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功效,更谈不上数据的全面利用。
        搞了能够确认居民群众个人身份的平台,如果不跟社会商业业态结合,即使建立了类似居民账户体系的东西,也无法实现“看得见的手”的调节作用。所以在以民联网为代表的群众性系统平台之后,必须尽快引入社会商业业态,或者本身可以依靠社会商业数字化平台打造民联网,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将政府信息和群众个人隐私隔离管理,与商业运营适当区隔,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并产生收益,同时为所有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面对看得见的手和看得见的好处,一定要算好两笔账,一笔是搞民联网还是继续那些条线功能性应用,或者以一个入口“一网通办”却实际上还是功能性应用的书架式陈列?另一笔是怎样充分发挥民联网私域流量的作用,让辖内群众的生活幸福成为政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目标的发动机和压舱石?在条线功能性应用的思考方式角度看,群众服务都是成本,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保证研发和运维,只有依靠财政买单;而民联网思维角度上,每一名群众和每一个家庭都是地方政府的私域流量,做好群众服务就是获得用户粘性的过程,政府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扩充服务范围,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地方数字经济收入的首要来源;算清楚收入和支出账,才有正确的选择和持续的信心,民联网是群众的生产生活依托,首先必须是政府的社会经济数字化工具,没有主要领导对民联网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就没有民联网数字经济的未来。
        民联网是政府的平台,初期有限的投入可以为地方带来持续不断的数字经济价值,同时有效摆脱数字经济受制于人或者连数据也拿不到的被动局面;地方政府可以依托民联网平台与自己的责任范围内所有群众建立逐一联系,把居民唯一性的社会账户做实做细,让政府调控或刺激手段直接触达居民个人及其家庭;民联网是群众的平台,要注意发挥群众在平台上的主体性作用,在逐村(社)提供平台的同时,运用可能的社会经济手段调动平台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尝试通过民联网推动基层民主和新文明建设,让基层治理更为科学、稳妥、适当,让政府减负、群众得益,实现平台长期自主经营的目标。

       更多“王县长聊振兴”之打造数字孪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经验与观点,在顶端新闻搜索“王洪涛数字化视点”,共同打造民联网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