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半路出家”广电人【我的父老乡亲系列笔记】
葳蕤苑
2024-08-31 10:30:44

#新星计划4期#

#顶端秋日创作季#

#创作挑战赛五期#

“半路出家”广电人

2006年,已经是三十二岁“高龄”的我,面对广播电视台的招唤,我义无反顾,毫不顾及家人和原单位领导的一再劝阻和挽留,执意辞职作了一名广电人。

当我迈步进广电大门那一时刻, 我就一直在权衡自己的“半路出家”的优劣之势:优势就是自己的年龄,经过多年的工作和生活的磨练,早已经没有了先前的稚嫩和羞涩,变得沉稳和干练;劣势自然也是年龄,面对新的环境,和以前从没接触过的工作,不知道如何做起,如何做好,一切只得得从头再来!

所幸的是,广播电视台的领导对我的到来十分的重视,专门挑选了几位业务能强,水平高,思绪敏捷的同事作了我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我摄像操作,认真地修改我的遣词用句……加之,我早就树立了虚心请教、耐心学习和攻艰克难的思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摄像机的基本使用和操作,而且由于我先前有文字写作的基础,新闻稿件很快就能驾熟就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成了大家公认的“老手”。

所谓的“老手”,在此并无贬义,而指的是有重大的采访活动之时,往往都要派出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参与其中,自然是大概率地减少错误和避免不足发生,这其实就是对自身工作的无声褒奖和肯定。我清楚地记得,三个月之后,市领导的活动,县区“一把手”的活动,每每都由我拍摄和撰稿。

也从这时起,我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广电行业之中,成为了真正的广电人,时至今日,屈指数来,我已经在广电行业工作了整整十八年之久!

人的一生中有几个十八年呢?

对于广电工作,我一直是深深地热爱!记得2009年7月的一天,由于采访活动太多,从早上6点出发,到晚上11点才归家,在全市范围之内的六个点们之间来回穿梭,画出了一张大大网,从第一站的东城区,再到第二站城中心的体育场,第三站的西城区,再到第四站的北城区,到第五站是又再次回到了东城区,而第六站就折到了南环,要知道,这六个采访点位之间互不联系,也没有隶属关系,所有的联系都是主任电话遥控指挥的结果——一天跑了六个采访,累得够呛,但当一个个宣传报道通过电波,以画面和声音的形式出现在千家万户之时,一切的疲劳都烟销云散,不见了踪影——为了热爱的职业,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也曾经,为了还原乡镇投递人员的风雨乡邮路,在小雨绵绵的天气下,我毫不顾及路面的泥泞和水洼,拿着摄像机,一下子就扑到泥水中,当我拍摄到自己满意的镜头,心花怒放之时,这才发现,身上的衣服被泥水浸了个透,而运动鞋也成了水鞋,走上一步,鞋中的泥水通过网眼,向四周喷射……当我拿着全市好新闻二等奖的证书时,我知道,泥泞和雨水与此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也记不清多少次,记不清多少月,在我们中心和部室,电视新闻的发稿量一直稳居第一的位置,且与第二名相差甚远,这自然是奋斗的结果,努力的收获,付出的所得!

付出总有回报,付出和回报总是成正比的!在十八年的广电工作中,我先后两次荣获“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荣获“十佳记者”、“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

面对诸多的荣誉证书,觉得在十八年的广电工作中,虽然奉献了青春,挥洒了汗水,但我欣喜异常,无怨无悔!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崛起,电视和广播收视率断崖式的下滑,使得广播电视的声音和画面与大家有了渐行渐远之感。广播电视从以往的门庭若市转换到了现在的门可罗雀,巨大的反差,让个别的广电人变得悲观起来,也变得手足无措起来,甚至时时沉浸在昔日辉煌的追忆当中不能自拔,感叹连连,徘徊不前。

我也深深地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阵痛,也是广电人必须认真面对的考验,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也容不得丝毫的懈怠和驻足。于是,面对广电系统一次又一次“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培训,我是一期不落地参与其中,从中认真学习和领悟,尽自己的所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发展和新的环境,以求得突破和改变。

2023年5月,我从电视中心调到了广播中心,在中心领导的鼎力支持下,迅速开办了短视频栏目,让广播实现了可看和可视,仿佛在不经意的一瞬间,就呈现出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反转……目前,已经编辑推送短视频近60期,成了广播中心的一大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人说,热爱是不懈的动力之源,是推动发展与进步的唯一法宝!对此,我深信不疑——

十八年的风雨同舟,十八年的兴衰与共,作为“半路出家”的广电人,早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广电事业之中,无论今后的广电道路走向如何,我都会用尽所能地去全力维护她,去擦亮她,因她喜,因她忧,因她愁,也因她去努力,因她而奋斗……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