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严父慈母”还是“严母慈父”?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袋鼠妈妈
2024-09-09 18:09:18

以前人们常说,“严父出孝子”。

很多爸爸习惯扮演“严父”的角色,觉得只有严厉了才能有威信。

这样真的对吗?

综艺节目《你好爸爸》中,曾经采访了上百位素人爸爸。

当问到“您的父亲是怎么样一个人”时,出现最多的答案就是“严厉”。

这些已经当了爸爸的男人,回想起小时候被严父管教过的日子,依然心有余悸。

有个男人,小时候非常调皮,他说:

“从小,他给我灌输的就是,我是没用的,连猪都不如。”

长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总是非常自卑、怯懦,觉得自己永远在犯错,不如别人。

其实,他们口中的“严父”,正是很多“中国式严父”的缩影——不注重情感交流、亲密互动,反倒是吹胡子瞪眼,处处彰显爸爸的“威严”。

这些“严父”不是不爱孩子,是真的没用对方式。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比母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的影响严重得多。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亲扮演着严父的角色,时常责骂、惩罚孩子,孩子在青春期时可能会和家庭成员更疏远。

这些人长大后,也会下意识地模仿当年的父亲。扮演一个“严父”的角色,用曾经遭受过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关于父亲这一角色,李玫瑾强调过:

“父亲一定要‘慈’。因为父亲是有力量的,父亲慈爱,孩子认为是有人撑着的,天塌不下来。”

做一个“慈父”,要给孩子两种感觉:

第一,要给孩子一种胸襟。

告诉他这个事儿眼前看是个大事,回你过头看不大了。

第二,我有力量,但是我不随便滥用。

和孩子是朋友一样的感觉,给你建议,告诉你该怎么做。

做一个有爱的父亲,一个温柔又阳光的父亲,对男孩的成长更有利。

家有女儿,爸爸要“管教”,但不是强势蛮横地“管理”。

很多爸爸也是这样的:

他们不讲究教育之道,也很难看到孩子内心;看到孩子认错,变乖,就认为目的达到了。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治标不治本,还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家有专制和强势的爸爸,女孩性格容易有两种倾向:叛逆、自卑。


因为爸爸的不理解,逐渐变得叛逆;

感受不到爸爸的爱,逐渐变得自卑。

家有女儿,母亲要“严”,父亲要“慈”。

母亲给她底线原则,父亲给她自由的高度。

妈妈立规矩,爸爸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回应孩子的情感,这样才能建立起牢固的亲密关系。

教育的观念原则要统一,教育的形式可以更灵活。

“严母慈父”,就是一种角色的分配。


“严”,并不是非要用打、骂的粗暴方式对待孩子,而是指态度和要求的严格。给孩子一个底线原则,不能碰;

“慈“,并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而是给孩子爱的教育。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尽情绽放。

父亲负责引导,给孩子底气和爱;

母亲把控原则,教会孩子被爱和感受爱。


母亲温和而坚定,给孩子爱的广度;

父亲理性而和善,承托起爱的高度。


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男孩或者女孩,

通常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父母各司其事,让爱和教育的秤砣不偏不倚。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