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盛京城里的故事(四十三)魁星阁高峙沈城东
佟掌柜
2024-09-10 06:33:08
 #创作挑战赛五期#

  

#顶端秋日创作季#

 

“魁星阁高峙城东,夕照晚霞一望千里”《沈阳县志》中的这句话是沈阳魁星楼的真实写照。

魁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传说,科举高中者要先经魁星神考试合格,再由文昌帝君安排官位。因此,魁星神便成为除文昌帝君之外,历代读书人崇信最甚的文神。科举考试前,应试者携带香烛、供品前往魁星神像前顶礼膜拜,焚香祷告,以求金榜题名。甚至,古代文人中还流传着“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的说法,说魁星神手持朱笔,专门圈点考试中榜者的姓名,一旦点中,文运官运都接踵而来。

魁星楼,又名魁星阁,是历朝历代统治者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古时候,全国各地都有魁星楼,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他的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魁星楼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灿烂的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沈阳魁星楼始建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皇太极继位后,为了笼络汉人儒生,修建了文人崇拜的文庙和魁星楼,用以表明善待重用汉人儒生的决心。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开始创建学堂,除儒学外,还有社学、义学、八旗官学、宗室觉罗学、书院等。

 随着后金对汉人文化的采纳与接受,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也逐渐走上正轨。顺治帝入主中原后,每年举行一次乡试,“每当科举岁”,魁星楼前“士人祈祷,赴织如云”。可见,魁星楼的香火一直很旺。

那么,这魁星楼到底灵不灵光呢?盛京城曾有一个大才子,在魁星神像下拜后,获得了殿试二甲第一名。当然,这只是个例。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一名中年读书人阔步直入魁星楼,向魁星神像下拜后,便赶赴京城参加会试。这位便是夙有“关东才子”之称的王尔烈

王尔烈在辛卯恩科殿试得二甲一名,这二甲一名搁今天是啥意思?那是全国第四啊!你说牛掰不牛掰?王尔烈经此试,历任翰林院编修,从事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并任皇子的侍读。

关于王尔烈的传说有很多,最出名的就是“老主同场少主师”的故事。据说,乾隆帝曾乔装成考生,与王尔烈等人一同考试乾隆帝的成绩不理想,主考官为了顾及皇帝龙颜,便把乾隆帝的考卷和王尔烈的考卷对调,因此王尔烈与状元失之交臂。乾隆帝知道内情后,觉得愧对人家,并因此知道王尔烈非常有才华,便把他留在宫中教皇子读书,而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嘉庆帝。

嘉庆帝继位后,委任王尔烈为内阁侍读学士。嘉庆四年(1799),72岁的王尔烈卸任大理寺少卿回到家乡。告老还乡后,在萃升书院执教萃升书院因为他的到来,名儒学子纷至沓来,都以能听其授课为荣。

在萃升书院执教期间,王尔烈经常带领书院的学子们登魁星楼参拜魁星神,以求他们能够学有所成、榜上有名。

后来,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于凤至希望通过兴办教育事业,给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还来到魁星楼祈求魁星神保佑这一方土地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并为魁星楼院内的文昌帝君大殿亲笔题写一方“有求必应”的匾额,高悬在大殿正中。

《陪京杂述》中记载:“魁星楼,在抚近门外,楼一楹,西向下,南向者为文昌阁,殿西道士寓焉。楼上四面,南望鄂家坟,东眺观音阁,北瞰万家烟火,西瞻转角敌楼,高高在目,洵佳境也。”

       ——《沈阳老胡同》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