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下)
乔休
2024-10-10 06:01:21

#创作挑战赛六期#

留在瓯越大地上的印记

图片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阮晖、温州市重点办原主任吴光庆、市政府重点建设办公室时任处长黄乐明,与胡锦荣、叶桐章等同志,和丁世祥同志接触较为频繁,他们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丁老生前与温州的桩桩件件——

对当年温州“水路一条”的尴尬处境,许多温州人记忆犹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市区安澜亭坐船20多个小时到上海十六铺码头,然后走南闯北,是温州人去外地的不二的选择。

使天堑变通途,最早改变温州人出行方式的瓯江大桥,点子就是丁世祥等同志出的。从工程确定立项到建设完工,整个过程都渗透了丁世祥同志的心血。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第三任市长,他最了解温州偏居一隅的窘迫,最能体会温州交通不便的切肤之痛。温州要发展,交通要上去。他是真正把温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所以即使是在离开温州到省里工作许多年后,他依然热切关怀着温州的道路交通建设。

凭着真挚的感情,利用自己担任省政府顾问、省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的身份,有什么信息都是首先考虑温州,首先照顾温州。他经常向省领导和有关部门为温州重点工程建设出谋划策,千方百计积极争取项目,为温州做了许许多多非常难得的工作。

图片

瓯江大桥通车时的情景

瓯江大桥以及后来的飞云江大桥、楠溪江大桥、清江大桥、温州大桥、金温铁路、永强机场、高速公路、温州电厂等“海、陆、空”许许多多项目,都是他帮助甚至是直接亲自带上温州方面的同志一起跑,在省城串部门,上北京跑中央各大部委,充分利用了自己原来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许多老关系老面子,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批准下来的。资金组织、材料组织方面,没有丁老,温州重点建设项目就没有这么顺利。

吴光庆回忆说,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丁老、时任温州市长刘锡荣同志和他等人到北京跑批文。他们充分利用温州在北京的人脉,找到在京的王芳同志等领导,帮助争取项目批准。家里则发挥温州人不等、不靠的精神,边开工建设边等批文。可一直等到工程开始、过半,开工报告还没下来。

因为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压缩重点工程,但他们认为温州有自力更生的特殊性,于是找到时任国务院负责的同志做工作要开工报告,负责的同志表示,领导明天就要登机出国,可能已经来不及批复。他们充分发挥了温州人特别能办事的精神,在他们软磨硬缠下,负责的同志被感动了,连夜找到领导签发,在领导出国前夕拿下批准文件。

由于温州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等众所周知的特殊性,工程资金筹集特别困难,经常捉襟见肘难以到位。丁老一直协助安排,从市里到省里、国家,这里要一点,那里拿一点,和大家一起,想出各种办法,采取各种措施,使工程能顺利及时完成。资金、原材料保障到位,为温州各大重点工程提前完工顺利通车、通航提供了可靠保证。

瓯江大桥竣工通车时,曾经邀请了交通部的一位副部长来温州检查并参加庆典。活动刚一结束,丁世祥同志抓住有利时机,拉着交通部领导来到瑞安飞云江渡口,让领导目睹渡口拥挤不堪的现场情况,他则在一旁敲边鼓:“瓯江大桥已经竣工通车了,给温州人民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如果飞云江不建大桥,瓯江大桥就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图片

丁世祥来瑞安视察飞云江大桥建设情况

图片
图片

他还拉了时任瑞安县委书记张桂生和县长一起来给领导做思想工作,让领导明白:飞云江大桥不建,等于瓯江大桥没建。“汽车跳,温州到”,交通部领导一路颠簸坐车到温州到瑞安,早已亲身体验到行路难,现在发现过江车队竟然排队排到十几公里以外的丽岙,有的司机甚至要等上几天几夜才能过江,当场拍板将一笔战备资金拿出来先给温州。由此催生了温州的第二条跨江大桥。

当时,钢材、水泥等建材是国家计划供应物资,每一个重点工程项目中,这些建材的供应都相当紧张,真是搞到一包水泥都难,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丁老一直千方百计帮着跟进工程建设,经常亲自在省里部门对接、做思想工作,才使工程一寸一寸得以顺利推进。

丁老经常要到现场指导,不管刮风下雨,一个月至少来一次温州,甚至一个月来探望二三次。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种种方面丁老都亲自过问指导。他的工作非常深入,从来不找人汇报了事,一直都亲自下到工地去视察,亲眼看见了大家做的工作才能放心离开。

温州永强机场的诞生,也有丁老不可磨灭的一份功绩。在全国申报建设机场的热潮中,由于温州机场所在地理位置的软基处理等原因,永强机场一直迟迟批不下来,丁老很着急,亲自帮着跑有关部门落实项目,终于让温州人民如愿以偿。

机场动工后,丁老经常到现场指导,台风季节更不例外。机场位于海滨,一次强台风登陆温州,丁老放心不下,一定要到施工现场察看抗台事宜。陪同人员认为正值台风登陆,异常危险,劝告丁老千万不能前往。丁老安慰说,工人都在现场,我去看了才放心。他到现场,就非常投入地指挥安排抗台工作,直到安排就序才离开。

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大小工程,丁老一般都要亲自到现场察看过,确认没有安全隐患才放心。有一次到文成百丈漈水电站工地,需要经过一段还没修好的山区公路,下面是几十米的悬崖深渊,大家都有些发怵,这样的简易公路,车子也不好,万一车子抛锚了,连回头都难。驾驶员小何苦笑说:“我都不敢开了,这不是人走的路。丁市长,您不要命,我还要命的,我也有老婆孩子的。”大家也说,让工地负责人过来吧,听听汇报就行了,丁老还是认为要亲自去看看,看了以后说话才能有的放矢。他笑说:“小何你慢慢开,没关系的,我们不是蛮干。心要更细一些,胆子要更大一些。之后,他又去察看了好几次,才放下心来。

图片

如今的甬台温高速乐清北互通

高速公路乐清段建设是个“硬骨头”,沿海地带施工难度特别大,丁老经常到现场指导。一次台风登陆,丁老说要去看看,吴光庆说,就不去了吧,我老命还要的。丁老笑说,去吧,没关系的,看了才能放心。不管大小工程,丁老都积极参与,他还曾经是雁荡山风景区建设的顾问。有一次丁老要吴光庆陪着去视察一座影剧院建设工程,天都黑了还要去。进度,质量,安全,亲自指导。

金温铁路的建设也离不开丁老。从筹备到通车,丁老一直积极参与,他亲自与南怀瑾先生联络,做好海内外人士的统战工作,为金温铁路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图片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全线开通客运当日盛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廉“硬码”的热心领导

图片

从温州的大桥、机场、铁路到高速公路、海港建设,丁老都积极介入参与了,但他非常廉洁自律,民间的说法是,他是一个非常“硬码”的共产党人。

多少年来,他从来没有介绍过工程队伍参与建设。他的廉正,也带动影响了下面的同志。大家也都从来不到施工建设单位吃饭,即使建设单位再三邀请他们做客,他们也从来没有沾过一次光吃过一次饭。有一次一位总工探亲回来,从家乡带来几斤茶叶想送给丁老尝尝新,丁老也坚决不要,总工送了好几次都被婉言谢绝。他亲自过问、指导的温州重点工程,十几年来没有出过一件经济案件,为他赢得了良好声誉。

由于领导严于律己带了好头,工作人员一时没房子,没车子,子女工作没安排好,大家都一声不吭。但丁老是个有心人,他一直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更是非常关心部下。经常都是在他的亲自关注下,有关同志的住房、用车、子女工作安排问题得以落实解决。

吴光庆干了八九年重点办,基本在工地兼着指挥,几座桥的建设他都参与,丁老给他起个外号叫“吴大桥”。当他发现这“吴大桥”下工地连个车子都没有,说没车怎么行,就帮他要了辆苏联产伏尔加,他深受感动。丁老对干部们的关心,鼓舞了大家,大家都积极“卖命”,说没有理由不认真把工作干好。

吴光庆感慨道,丁老一直看得比较远,他把温州的重点工程都考虑到了,现在基本上完成了,温州的目标都实现了,丁老却走了。他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好,基本上丁老和他每周会通电话,叫他到杭州看看,他也邀请丁老到温州看看。

图片

丁世祥书法作品

尽管已在杭州工作生活多年,丁世祥这位与温州有着特殊关系的老同志,始终心系温州、情系温州,始终关注温州、支持温州。在2006年1月6日温州市领导在杭举行的迎新春座谈会上,他对目前温州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温州今后发展提出真知灼见。他说,作为在温州工作过的老同志,我们是根在温州,情系故乡,那就是温州情结,不论何时何地,不管身在何处,都为家乡的发展变化而感到高兴和自豪。过去的温州依靠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灵活的机制,为世人所瞩目。今后,温州要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提升产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

吴光庆说,丁老的身体一直都很棒,看上去不像80多岁的人。谁知道2006年3月份,才刚刚通过电话一周,一天夜晚,丁老儿子打电话来说丁老过世了。他说:“我一定要过去看看老领导,我怀念老市长。告别仪式我也去了,包括很多的老同志老领导有几百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丁老的追悼会,王芳同志夫妇、刘锡荣同志都送了花圈。”

千里之遥,隔不断浓浓爱乡之情;岁月流逝,冲不淡殷殷关切之心。吴光庆等同志说:虽然丁老后来去省城工作多年,但我们都认为,他依然是温州市市长,温州重点工程的第一个金牌要献给丁老。

图片

位于玉环黄门的丁世祥纪念馆,2017年建成。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