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学生投稿】消逝于岁月长河中的奶奶——李争诺
河南少年作家
2024-09-28 16:37:15

消逝于岁月长河中的奶奶

作者:郑州市第十一初级中学九年级六班李争诺

我的奶奶即姬秀枝。

若论实在的,我没见过她,谈及感情深厚,则近乎虚言。她在父亲少年时期就撒手人寰了。从我记事起,对于“奶奶”的认知只有每年烧纸时父亲口中一声声至诚的“娘”、大姑手上一块块白嫩的豆腐、祭祖时的一团团明亮却哀思的火焰,抑或是亲戚口中的一遍遍哀叹和惋惜……零零散散共同拼凑出了一位与我有着隔世之缘的“奶奶”。

我早想走近她,一个午后,正好读她。突然念起奶奶,缘于偶然翻看二舅爷的自传中讲述他的二姐——我的奶奶的故事。彼时,我突然意识到对于这个素未谋面而我身上流淌着与她相近血液的至亲,我从未了解。

因此我成为了那个怀着好奇心去了解她的人。我通过各种文献和图片资料以及四处打听到的情况,勾勒出她愈发清晰的形象。就像是一步步揭开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卷,俨然跨越了时空的阻碍,只见峰峦苍茫,峡谷叠翠,孤舟独行,冷月寒江。这画中始终弥漫着一种对命运妥协的无奈和受他人压迫的凄苦。

今日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纵观她短暂且凄惨的一生,往事不堪回首。

1961 年 3 月 曾外祖父调任县法院副院长时和同事合影

1949年,她出生在豫北贫困山区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中,父亲曾任本县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家中兄弟姊妹共五个,她排行老二,也是学历最低的一个。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他们都通过读书或当兵早早过上了小康生活。

关于读书,她唯独甘于默默奉献而不惜自身身心,艰辛困厄之事无所不为,身受重压而无一言抱怨。相比之下,她的学习成绩不如姐姐和弟弟们,只读了一年初中便没有再继续学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信息闭塞,加上身处偏远山区,能够改变命运的人生选择少之又少。对于男性来说,只有读书和当兵两条路可走;对于女性而言,也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嫁给好人家,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丈夫。另一个是凭借出色的成绩考进城里,以此改变命运。山区僻静,多少女性来来往往,然唯有极少数人凭借读书走出此处。果真全怪罪于她们对人生不负责?实则不然。大山之闭塞与封建之禁锢,堵截住其青春之朝气,禁锢住其内心之自由。命运书写的无力感和宿命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黯然的人生图景。固然已知万般皆是命,天命如长河,难以逆流,且结果终难避,但人心仍求奋进,犹飞蛾扑火之愚勇。无奈天意难测,惟浑噩以自保,假痴不惊,从清醒中以求一隅偏安。未雨绸缪徒增悲,无力感涌上心头。

见微知著,观其本质,这是一场惨痛的悲剧。故而人生之路多歧而不归,世事的发展暗藏悲哀而不能察。一切皆预设已定,善恶得失俱无法摆脱其束缚与影响。命运果真在暗中标好了一切筹码,无论好坏,都如期而至,踏出人生的跫音。

青年时期,她嫁给自己的姑表哥——李海国,即我的爷爷。奶奶心地善良,传统保守,唯命是从;爷爷是人中之虎,刚愎自用,霸道蛮横。而奶奶对他的百依百顺,恰是一个封建而错误的决定。以至于爷爷对她非打即骂、漠不关心,她都甘之如饴,苦痛中咬紧牙关度过青春,因为没有任何人帮助她。而她。反倒还尽力维护丈夫,即便无数次的包容和牺牲,也换不来丈夫对她丝毫的感恩和珍惜。此生她对丈夫无以复加的忠心,亦因他而亡。时论以忠焉,孰知缘于其爱难抑或唯命是听,皆悲矣。依旧,人与杨柳俱瘦。一味的顺从沦落到这般悲惨地步,使一位曾含羞掩面的娇羞少女从蕙质兰心的少妇,到后来红颜已无,成为人老珠黄的半老婆娘。这愁洗也洗不掉,忘也忘不了,顾影自怜处只道都是命运的馈赠和自己的选择。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关于孩子。她在悲惨的青年时期生下了四个孩子:长女、儿子和一对孪生次女。她的丈夫不准孩子们完成学业,她虽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安慰自己:他们都传承了她没有读过书的“传统”。她没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儿子生病任其自生自灭以及本身就一穷二白还为了讨好丈夫生下孪生女儿……其实并不是她不爱孩子,只是没有受到教育的她也不知道教育的价值和近亲结婚的危害,导致深深害了子女。

人们都说她在与人相处时态度和蔼,所以深受父老乡亲们的一致好评,称得上是位心地善良的好人。不过相同的时代环境下,周遭的人们又能使她获得什么实质的利益?真正能为其生命摆渡的,唯有自身,他人顶多是表示同情而已。

后来她因服侍照顾丈夫和家庭积劳成疾。在她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突然想吃豆腐,便嘱咐大女儿给她捎一点。或许是大女儿太忙或者因为一些原因疏忽了,她在去世前都没能吃上豆腐。自此,我的大姑每次祭祀、烧纸或者扫墓时都会带上豆腐,以此来弥补那份遗憾。

她临终前,奄奄一息时唤她唯一的儿子——这个自始至终立场都坚定站在柔弱的她那边的儿子。

“鹏。”一个虚弱无力的声音。

儿子应答了,并特意放了一杯热水在她的床边,温暖了她的双手,也温暖了她的内心深处。

“你长大之后,一定要离开这里,永远也不要回来。”从口中艰难挤出这句话,她的气息如同即将熄灭的蜡烛在风中颤抖。枯槁的手掌抓紧了儿子有力的手,仿佛已经不存在任何力量可以支撑她的身体和语言。这种状况下还能使她诉出牵挂,然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地离开人间炼狱的,多半是精神支撑了。她那留在世间唯一的儿子,因她的离开痛不欲生、哭泣多日,甚至也想跟随她的脚步一起离开这炼狱。事实证明,她的话是对的。而她这人生为数不多选择中的先见之明,我想正是在被丈夫无数次欺骗和伤害中而得到的深痛教训吧。

琼林玉枝,她似一条秀美枝干一样默默为他人付出,尤其是对丈夫和这土地的自我奉献,压着她柔弱的身躯。丈夫,她一辈子的卑躬屈膝却换来丈夫变本加厉的我行我素;而土地,她吃了一生,土就吃人一回,仅此一次,便是永恒。她将青春年华和一生操劳都奉献给了脚下这片偏僻贫瘠的土地。她的心一生都没有离开那座大山,未曾离开过那片熟悉的土地。她的生命就是那座大山的一部分,大山也是她不可割舍的存在。“人吃土一生”是她生活的写照,从田野到灶台,她将大山的恩赐化为无休止的劳作。“土吃人一回”,她的岁月被时间埋藏在大地深处,生命的流逝如泥土的消耗,逐渐沉寂。

其实若论资质,她长相妍丽,身高一米六七,智力也无问题,那么她为何辍学呢?据二、三曾外祖父母等人都说她甚是无私,体贴父母、周恤手足,把孝敬父母和照顾弟弟当做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甘愿为姐弟舍弃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却无人理解。辍学也是由于被她的姐姐撺掇将来赚的钱各分一半,而她又顾全大局,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就选择了留在家中干活。她成全了家庭,牺牲了自我,难道不应当也为自己考虑一下未来吗?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伟大而错误的决定。而她的更多想法不被人知晓,他人也无从得知,只有她所信奉的天和她自己知道。尽管她有过过错,但她困在这座山中执迷不悟,自然无法客观理智地俯瞰群山真面目。人生看得几清明,惟在生命结束前几月她才看破红尘,逐渐清醒,却已病入膏肓。我想着,在那期间她可能都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或悲苦,或寂寞,或冷清。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因而她双眼永闭,便万事俱空,一切都随她而去了。

在浩渺天地间,群山如诗如画,巍峨耸立。峰峦叠嶂,绿意盎然。阳光洒落,山影斑驳,恍惚中也映着一位少女劳动的倩影。浮生若梦,人生短暂,世事梦中梦般虚幻缥缈。那时没有人晓得她的命运轨迹。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那是她曾经种下的种子,在她离去后依旧在。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周而复始,直到死亡。

我并未见过她,仅凭血缘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去探索她那苦命的一生。或许我无法全面客观的评价一个人,因为要知人还须论世。我想说,人间非炼狱,只是错付了人。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多少事,过眼云烟,都随一丝清风吹拂面孔而无影无踪,进而杳无音信,就此告别。

今日时逢中元节,又到了给祖母烧纸送钱的日子,我们又将见面,在阴阳两世。谨以此文献给祖母,也将此文烧祭奠于她。惟愿祖母在地下红颜依旧,顺遂无虞!在天上,一品茶,五色果,四季花,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秀枝词

秀枝如画映日辉,

倩影难留泪涟漪。

凄风苦雨添悲重,

花落人离空断肠。

2024年中元节

河南青少年作家

微信号:hnsnzj

排版:煜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