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颍河与白灌渠交织带上晶莹的珠扣,
串起了岁月的粼粼波光;
她是孔圣人驻足教化的仁义礼智信,
春风化雨般将乡民的精神滋养;
她是王孝子祠青砖缝里渗出的千年墨韵,
让孝道生长成文明的碑章;
她是五虎殿里续写的传承汉室的赤忱,
在汉风魏韵里摇响忠义的绝唱;
她是郝庄烟田里,
伟人颁给的“烟叶王国”的勋章,
这项荣誉,
钤印在襄城历史的扉页上,
成为永不褪色的荣光;
她是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旗帜,
国务院的奖状、省政府的嘉奖,
见证奋斗征程的辉煌。
她——就是襄城县双庙乡。
曾几何时,
当改革的春风漫过中原大地,
你站在时代的路口辗转回望——
烟叶烘房的余温还在掌心发烫,
工业招商的蓝图始终凝不成具象。
你尝试在农业的天地里寻找突破,
却难以形成行业的领头羊。
看兄弟们悄然摩拳擦掌,
成了你要追赶的榜样,
时光的尘埃悄然覆盖了你的光芒。
直到那双手推开了乡村振兴的橱窗,
你在新时代里重新认识自己的模样。
丢掉迷茫,
拾起智慧,
扛起担当,
大步追赶,
让每一个脚印都见证成长。

我看见——
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里,
你正在重新梳妆;
乡政府的作战图里,
一二三产业的齿轮正在交响。
万亩烟田捍卫着“烟叶王国”的美誉,
两万亩辣椒田翻涌成红色的海洋;
辣椒产业园里,现代化的生产旋律奏响,
吉海食品厂,将调味产品精心酝酿,
电商基地,为每粒辣椒插上翅膀,
你的别名又叫“辣椒之乡”;
中焙食品的全自动糕点生产线,
把麦香和春意揉和,
智艺农业的新派茶饮,
探索鲜果和咖啡的碰撞;
箱包厂的缝纫机踩出欢快的节拍,
将村民的热情缝成手提袋上的锦绣风光;
三盛新型材料的智慧在板材上流淌,
为乡村的屋檐镀上科技的光芒。
还有那湾张村的和美乡村建设,
爱心餐凝聚团结力量,
村民义务劳动热情高涨,
汗水挥洒,为家园扮上最美的妆。

我听见——
未来在颍河的波光里轻轻吟唱:
当化行闸的游船剪开晨雾,
六孔洞的咽喉吞吐波光;
沙滩王国、帐篷营地,
传来亲子家庭的笑声朗朗;
颍水鹭洲的游船上,
载着都市人的向往,
穿梭成流动的诗行;
村头咖啡屋的玻璃映着垂钓者的剪影,
自助烧烤的烟火气中,
白杨树用年轮讲述着新的梦想。
当“农文旅”一体的规划一步步印到千万工程的画卷上,
每种色彩都是奔跑的步伐,
每道线条都彰显着“产业强乡”的形状。
那时的你,
不再是追赶的身影,
而是领跑者的模样。
而颍河的浪花,
正把你的故事,
唱成中原大地上,
最动人的振兴乐章,
重现这颗珠扣的光芒。
(作者:卢晓光,襄城县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