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为了更好地和世界对话
——专访网络作家何常在
何常在
何常在出生于1976年,原名崔浩,邯郸人,大学所学专业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7年毕业后进入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一年后何常在辞去工作,先后到媒体行业和政府机关任职。2000年,他选择成为一名专职作家,那一刻梦想照进了现实,他的文学梦得以自洽。
在正式进入网文圈前,何常在创作的诗歌、小品文、美文散见于全国各大报刊,他也是《读者》首批签约作者,并通过稿费保障了生活的无忧,但“更想写小说”的声音始终萦绕在他的内心。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繁荣极大地推动了各大网络文学平台的成熟,促进了小说作品更快地与读者见面。
2008年,何常在的第一部小说《人间仙路》在起点中文网发表,用何常在的话说,这部作品完成了他的一个“侠”梦,这也是燕赵儿女生命中的某种情结。2010年开始,何常在的创作转向官场和商战题材,完成了《官神》(出版时改名为《问鼎》)、《运途》《胜算》《交手》《高手对决》等作品。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朋友谈及改革开放之初在深圳充满激情的创业经历,何常在萌生了做时代记录者的想法。2018年,何常在的小说《浩荡》在书旗小说连载,从此开始深耕现实主义题材,陆续创作出《奔涌》(2021年)、《三万里河东入海》(2021年)、《向上》(2023年)等作品。这些作品以极具活力的历史巨变为时间纬线,以小人物群体在行业空间中的成长为经线,共同凸显了时代的巨变和人的创造性。
16年的网络文学创作,何常在用文字践行着自己对写作的热爱,而这份热爱也给予他诸多荣誉。他荣获了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首届贾大山文学奖、首届天马文学奖。《浩荡》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和2019年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三万里河东入海》入选2021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向上》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网络小说榜单,等等。
2021年,何常在当选为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2023年当选为河北省网络作协主席。在前不久召开的河北省作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河北省作协兼职副主席。他自勉“是荣誉,更是使命与责任。当继续埋头创作,以呈现更好的作品”。
写作源于“有话要对世界说”
郎 静:您是从传统文学创作转向网络文学创作的,在转型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不适?能否结合16年的网文创作,谈谈您对中国网络文学30年发展的切身感受?
何常在:其实在我看来,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同的只是载体。当年传统文学兴盛的时候,各大报刊是主要传播阵地。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传播的快捷与便利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找到广阔的阵地,于是网络文学得以兴起。说起来,在网上发表文章的群体和当年向报刊投稿的群体并无区别,不同的是载体的变化,以及语言风格、叙述方式的区别。
严格来说,我从事所谓的传统文学创作的时间很短,并且仅限于诗歌。学生时代的文学爱好者多爱写诗,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缺少阅历而无法写小说。写诗后不久,就转到了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期刊写作,在全国200多家期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作品,都是短则千字、多则五六千字的文章。后来,湖南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了我的两本美文集,还加印数次,算是我初次尝试畅销书写作模式。
2008年,网络文学的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形成了良性的付费阅读模式,期刊市场则明显受到网络的冲击,大不如前。我就从那时开始转战起点中文网,动笔写我的第一部仙侠题材长篇小说,算是圆了多年的武侠梦。从报刊写稿到网络连载,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不但生态模式随之一变,写作习惯和风格也要适应网络的节奏。
在写第一部长篇小说之前,我虽然陆续发表了上百万字作品,但长篇小说还是第一次动笔,在网站连载小说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当时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容纳和实现这个梦想,而起点中文网恰恰可以。也可以说,我是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和时代的鼓点前进的。
在为报刊写稿期间,我都是在稿纸上手写稿件。1999年,我拥有了第一台电脑,2000年装上了宽带。对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始终没有落后一步。当时还专门苦学了五笔输入法,直到现在我还在用五笔打字。
网络写作和以前邮寄投稿相比,方便了太多。我从每天能写3000字提升到6000字,差不多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每天进步一点点,总算坚持了下来。再到每天能写8000字,又差不多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有120万字,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连载完结。虽然成绩不太理想,却让我深刻体会到网络连载与报刊写作的大不相同:首先是行文风格的不同,长篇连载必须讲究故事的流畅性、可读性和吸引力;其次是节奏的不同,网络小说有着与传统小说明显不同的叙事节奏,更细致、更明快也更有阅读爽感;最后是写作时的互动性与及时反馈,传统写作大多数时候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直到写完之后作品问世,才会收到市场的反馈,而网络小说的模式是每一个章节都有读者第一时间的评论,无论是章节的点评还是订阅量,都直截了当地显示出当下情节的受欢迎程度。
对我来说,转型有不适应的地方,比如快节奏的行文以及每天的固定更新,但适应之后会喜欢上这种即时表达的方式。我想要在网络上发表长篇小说的初衷就是有话要对世界说,而世界也及时给予了回应,这是写作者最快乐的事情。转型也有愉悦之处,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更多人,可以任由自己的思维发散和拓展,不必受到篇幅的限制。网络平台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现作者才华的天马行空的空间,有无限的容量和无数种可能。
郎 静:您说过,您的作家梦是从金庸小说萌芽的,金庸是对您影响最大的作家。是不是这个原因让您的网文创作从仙侠文起步?您怎么评价您的第一部网文作品?
何常在:每个人创作的源起都是因为有话要对世界说,有想法要表达,表达方式如果是用文字,那就是写作。我小时候买不起书,能够借到的书全是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看得如痴如醉、心旷神怡,自然而然会烙印上一些痕迹。
其实网络作家大多受益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少有网络作家在谈及自己的写作资源时言必称外国作家,因此中国网络文学传承的更多是传统文化和古典意境。
我的第一部作品虽然是不太成功的仙侠小说,但承载了我的文学梦,也表达了我对道家的朴素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推崇。虽然商业上没那么成功,但在我心目中却是文学之路上的转折点。
郎 静: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是如何作用于您的小说构思和创作过程的?您是否也会有“影响的焦虑”?《人间仙路》是您目前为止创作的唯一一部仙侠文,不知道后续是否有回归仙侠文的计划?
何常在:武侠世界对我的影响更多是个人的理想主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实际上真正化成文字渗透到故事中,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痕迹,而是会以自己的风格再次呈现出来。其实最厉害的影响是无形的,是思考方式、世界观,是潜移默化的认知。
我心中始终还有一部仙侠小说的梦想,正在寻找合适的时机以及更适合当下读者的表达方式。
无论什么题材,本质都是现实主义
郎 静:您曾提到最早带您进入文学世界的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间仙路》之后,您的网文创作类型转向了官场和商战文,后来又进一步深耕现实主义题材。这样的转变是不是也有《平凡的世界》的影响?它对您的现实主义题材网文创作有哪些影响?
何常在:官场和商战,包括职场、行业文等,都是现实主义。我们通常写不出超出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的文学,包括所谓的玄幻、科幻和仙侠,其实都基于人类社会的构成与认知,基于人性的延伸与欲望的探求。在我看来,无论是以什么题材和类型外壳来包裹的小说,本质上都是现实主义的,不过是换了一个世界、一个地图或一种背景来继续演绎人类的基本欲望。
说实话,网络文学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诞生了无数作品,也锤炼了无数种写作方法与技巧,回头再看当年的启蒙读物,恍惚间既觉得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又感觉一部作品若能带给人一些欢乐或泪水,一丝小小的启迪,或是一点感悟,就足够了。
郎 静:《浩荡》可以说是您第一部深耕现实主义题材的网文作品,在写《浩荡》的过程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没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插曲可以分享?
何常在:《浩荡》的源起是一次海南之行。回程时,受朋友之约到深圳停留,结果在朋友的介绍下又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有深圳最初建市留下来的成功企业家,也有电视台的主持人,还有富二代以及深圳土著,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和深圳一起成功的过去,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深圳史。
写《浩荡》的收获太多了,主要是了解到深圳建市以来的波澜壮阔的创业史,了解到和深圳一起成长的那群人的精神面貌和所思所想,了解到改革开放带来了怎样的奇迹,更真实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
在采访中,有许多鲜明而生动的例子感染着我,比如书中的人物“深圳一哥”,他是现实中几个深圳朋友的合体,是我截取了几个朋友的人生经历杂糅在一起提炼出来的一个典型人物。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有一个企业家对我说他的第一桶金是因为深交所开业时,他排队购买股票时没有掉队。和他一起排队的朋友因为包被挤掉,出去拿包,就被后面的人顶上去了。结果他买到了股票,后来翻了无数倍,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了创业基金。现在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坐拥亿万财富。而当年掉队的朋友,永远地掉出了时代的队伍,现在只是一个普通人。命运落差之大,就因为一次掉队。
还有一个深圳的朋友,也是《浩荡》一书中主人公,最早从事废旧金属回收。他是我的一个读者,早年借华强北的崛起而发家。他原本已经办理好了出国手续,全家准备移民。我从海南到深圳时,他特意晚几天出国。结果我们一见如故,聊了许多,聊到未来中国的发展,他决定留下来,不再出国。现在他发展得很好,在做5G相关的产业升级,每次见面他都说要感谢当年我们的深圳会面,改变了他的命运走向。并不是我影响到他,而是他当时需要一个留下来的契机,而我正好出现了。
郎 静:《浩荡》没有忽视网络小说“爽”的文体特征,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小说的主人公何潮总是能够在历史关键时刻成功“预测”未来经济的走向。有学者把这一写法称为“回溯式写法”,认为这一写法“实现了现实主义的启蒙性功能”,您对此有什么回应?
何常在:网络小说以“爽”起家,以极度的代入感和天马行空的阅读体验吸引了大量读者,但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网络小说在爽感之外逐渐增加了深度与厚重感,开始探索文学性和可读性的平衡,出现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其实所谓“回溯式写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技巧,主人公必然要有区别于普通人的先见之明。但话又说回来,如果研究历史人物的话,也会发现他们在许多关键时候也有如神助,像开了外挂一样。经常有读者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太有先见之明了,会不真实,其实不然。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做出的选择,甚至比小说中的主人公还要有远见卓识。
我们在生活中都是摸索前行,摸着石头过河,可能有人个子高一些,有人矮一些,有人眼神好一些,感觉灵敏一些,因此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和未来并不一样。对于“回溯式写法”“实现了现实主义的启蒙性功能”,我是赞成的。网络小说本就在写作手法、叙事技巧上一直探索和追求,现实题材对于网络小说来说是新兴题材,更多尝试有助于现实题材吸引更多的读者。
兼顾网文创作的“文”与“质”
郎 静:后来的《奔涌》《向上》《三万里河东入海》,您都很好地兼顾了网文创作的“文”与“质”。在“质”的部分,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您笔下的人物总以团队方式出场,比如《浩荡》里的何潮、《奔涌》里的夏常、《向上》里的夏向上、《三万里河东入海》里的关河,经由这些核心人物,在友情和爱情的关系中引出人物群像。但是,父辈的角色在您的叙事中似乎对人物的成长不再是助力。我很好奇,您如此设定人物关系(友情、爱情、亲情)的意图?
何常在:一部优秀小说的人物不能只是主人公突出,而是要描摹群像。当然,群像相对来说更难写一些,需要花费更多的笔力与心力。现实世界也是如此,不会只围绕一个人转,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核心。写好群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许多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让一个作家可以更好地和世界对话。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辈子可能平凡而普通,他们会将一生未曾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他们施加过多的压力。在我看来,很多子承父业都是父辈一厢情愿地单向用力,是父辈局限在自我认知中没能跟上时代,在自我设限的同时束缚下一代。打破父辈的局限和天花板,年轻一代才能突围,才能更多地关心自己的感受,拥有想要的生活。
其实父权在书中代表的不仅仅是父亲,更是旧的传统与思想,旧的思维模式与管教。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年轻人,他们的知识储备、对世界的认知远超上一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承认这一点,世界才会更美好。
对于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来说,友情、亲情和爱情是关系之网,是人物生存的樊篱,每个人都在网中挣扎、沉沦或是想要逃脱,离开了“三情”,人将不人。文学作品永远离不开“三情”的纠缠,世间故事都是由“三情”引发的。
郎 静:仅从题目上看,《浩荡》《奔涌》《三万里河东入海》让人不自觉地想到《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向上》让我想到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包括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中,您也经常将人物事业的成功和仁义境界的提升相联系。如此看来,在您的人生哲学中,是偏爱儒学思想吗?这对于您的小说创作起着何种作用?
何常在: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对我的影响都很深,三家各有侧重,出世则释家,入世则儒家,无为则道家,三家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而世人对三家的思想精髓多有误解或是过度解读。相对来说,儒家思想对追求世间成功的人来说影响更大,毕竟儒家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做人。我见过许多商人的办公室都会挂着这类名言,比如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志存高远等,都是他们所不具备的精神和品格。他们一开口往往就是抱怨环境、埋怨社会或是指责他人,他们只学到了儒家的皮毛却忽略了儒家的精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乃是自律。真正的道德是对自己的约束而不是对别人的指责,拿道德来约束别人,往往最不道德。
一个人应该一体三面:做事时,坚守儒家的“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交友时,推崇道家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独处时,恪守释家的“自觉觉他,自度度人”,这样才得圆满。
郎 静:近几年,河北网络文学取得了长足进步,趋势性特征日益明显,组织架构也日益成熟。作为河北省网络作协的主席,您觉得面对机遇,河北网络文学的优势和特点在哪里?未来如何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版图中的中坚力量?您对河北网络文学有何期待?
何常在:河北网络文学的力量相当雄厚,从“70后”“80后”到“90后”和“00后”,每一代都有成绩斐然的作家,代代传承,文运不息。无论是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历史题材、仙侠和玄幻题材,都有代表性人物。河北网络作家的特点是功底扎实、文风踏实,每一步都走得很有力量,因此必能行深致远。同时,河北网络文学相比其他省市,不足有:一是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二是网络作协成立时间尚短,组织经验不足,三是河北网络作家喜欢埋头写作,对外界的关注不够。未来河北网络作协将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一系列的工作方法,以改善现状。
自古以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拱卫京津,向来是京畿重地,也是文学大省。相信河北的网络作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摒弃自身不足,立足燕赵之地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写出更多精品力作。
(作者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4年11月13日8版
微信编辑:王靖茹(实习)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