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城市中轴线,如何“与古为新”
网观西安
2024-10-14 14:47:35

本文共3247字,阅读时长约为4分钟。

前不久,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申遗”,也让这条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再度成为世界焦点。【1】

这不禁让人想到国内其他诸多历史名城。

说到“与古为新”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意思,它出自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强调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今天,我们不妨用这层意思来探讨城市的中轴线。

拥有“三千年建城史、一千年建都史”的西安,与北京一样,城市轴线一直都是城市“灵魂”所在,它串联起众多重要的城市区域,成为城市格局的塑造者。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侯学华教授如是说:西安城市中轴线,完整延续了隋唐长安的基本格局,基本构成了现代化大西安的“历史文化传承轴”,其构成系统要素是:以明城墙以内为核心区,地标建筑是钟楼、鼓楼;中轴线贯通南北两端,北到张家堡广场,南到电视塔;城市节点区域建筑衔接呼应,由北至南主要有:张家堡城市广场、未央区政府十字(龙首原)、北门节点、西五路十字节点、钟楼节点、南门广场、南二环省图书馆十字、小寨节点(兴善寺街十字)、小寨赛格广场、电视塔中心文化商务区等。2】

西安城市中轴线上的地标 图源:西安文旅之声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所提及的西安轴线的历史延续,深刻影响到了中国历代王朝都城的格局,洛阳、开封、北京等都城营造时,都受西安中轴线的都城建筑理念影响。

在这种逻辑下,回看西安都城建造史中,不难看出这些历史“痕迹”。

早在汉代开始,西安就有了自己的“天坛”“地坛”。祭祀天在南郊“圜丘”,祭祀地在北郊“方丘”,天坛与地坛恰在都城中轴线的“基点”大朝正殿南北两端附近。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明清北京城中轴线上天坛、地坛的营造布局。【2】

隋唐圜丘遗址 图源:文博西安

隋唐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的设计,更是中轴对称空间格局的典范。俯瞰长安城,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以及外郭城的明德门之间的连线为南北轴线,称为“天街”,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中轴线。【2】

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源自中国传统的“中”“和”哲学思想和“大一统”的传统礼制思想。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理念落实在城市选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层面,即表现为追求以中为尊、均衡对称的布局。

同样,“居中而治,以中为尊”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秩序的礼制表达,更是“大一统”思想的直接体现。

凡事,皆有其时代背景。城市轴线自然也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空间特征。

席勒曾说:“只有站在城市中轴之上,你才会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灵魂”,足见城市中轴的重要性。尤其是位于西安“C位”的西安城市空间的中轴线,俨然已经成为城市繁华的“流向地”。

商圈轴:行政中心商圈、钟楼南门商圈、小寨商圈、CCBD商圈依次纵向排布西安古城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与时尚。

诸如大融城、南门SKP、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等超级购物中心,更是堪称西安的“潮流地标”。小寨、南门2大顶级商圈也分别进入“全国商圈商业力排行榜”前30名。

行政中心商圈 图源:西安经开

如今,中轴线已经形成了《西安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中所提到的“钟楼—大南门”国际消费中心和“大唐不夜城—小寨商圈”,并将以此打造千亿级现代商贸产业集聚带,更是名副其实的中央商轴。

文旅轴:大明宫、钟楼、永宁门广场、城墙、陕历博、大雁塔……这条中轴线以文化传承为纽带,同样串起了人们心中的“穿越梦”

文物古迹与现代都市在西安奇妙嵌合,让这座城市古老与现代、厚重与时尚,总能美美与共。

位于中轴线上的地标建筑西安城墙 图源:遇见城墙

很显然,这些积淀浑厚、脉络分明的城市文化宝库,正是西安文旅可以在全国叫响,一骑绝尘的关键所在。正因如此,西安的文化自信才更有底气。

未来,西安还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轴线的IP开发与传播力度,推动相关文旅项目建设,实现更多功能的融合发展。

交通轴:西安中轴线在哪里?地铁2号线无疑是最为直观和标准的答案之一。

在这条中轴线的下方,2011年开通的地铁2号线堪称西安日均客流最大的线路。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仅9月30日当天,西安地铁就以492.8万人次,再创单日客运量历史新高。其中,地铁2号线客运量以122.3万人次,继续稳居西安各条地铁线路之首。【3】

运行中的西安地铁 图源:西安地铁

这条穿梭不息的“交通脉搏”,串联起了西安中轴线上的众多城市地标,正在持续释放出强大的新动能,不断刷新着城市活力。

实际上,西安轴线已经成为展示西安新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时,还是西安的商业繁荣地、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地。

中轴线,既是城市的核心,又是城市的窗口。

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申遗”唤醒中国都城营造的“中国特色”“中国自信”,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那么,它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的过程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生活氛围、烟火气,以及独特的空间文化魅力,在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中相互交融,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既能感受到城市的独特魅力,更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品质。

近日,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发布《关于西安市古都核心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4】其中就包含多个城市更新单元。不得不说,这无疑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第二,把点状分布的文物古迹用故事线联系起来,能更好地向世界讲述古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故事。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诸如西安、北京、洛阳等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文化遗产高价值挖掘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此次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显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申遗”思路上的新亮点。

第三,更好进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无论何时都是城市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重头戏”。

从本质上看,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胜迹,城市保护应当在塑造地方身份认同的同时,发现并增强其独特的文化个性。

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图源:水韵江苏

比如,苏州较为完整保留“水陆双棋盘”格局和历史肌理,徐州以文脉轴线打造贯穿市中心的古城风景,常州以“微改造”整体推动老城厢复兴发展,都让城市文化遗产既延续了风貌肌理,又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实现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有机交融。

第四,学会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价值,开创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局面。

众所周知,文化与经济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可以给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那么,就需要将热门景点与历史文化遗产串联,同时以科技赋能带动流量消费,让人们在“城市烟火气”“历史文化范”“时尚科技化”的邂逅中流连忘返,进而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做好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同样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让历史文化遗产在科学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生。

岁月流转,文脉不断。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肌理,这始终都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

参考资料:

1.新华网:新华社权威快报丨“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727/1eb6c91114584f9b989b81b12b6d30a9/c.html

2.《法制与新闻》杂志:西安中轴线:文脉之源,浩荡千年

http://www.lawnewscn.com/channel/content/2024-09/10/content_9052838.html

3.西安地铁:国庆节期间西安地铁平安运送乘客3564.7万人次 单日客运量再创新高

https://mp.weixin.qq.com/s/vUcppEKGn6L8ivKY1Xa_5A

4.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西安市古都核心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

https://www.xa.gov.cn/gk/ghjh/cxgh/ghglpqgs/1834843047179390977.html

*封面图源遇见城墙

原创:西安报业·城端传播 陆柒

编辑:孙慧敏 | 责编:贾梦寒

视觉:任君雅 乾门

校对:王军贤 | 统筹:张博文

审核:洪敏 | 总编:常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网观西安」所有,法务:陕西连邦律师事务所刘攀。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