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岩博村:多元融合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乡村振兴
2024-10-22 16:26:14

走进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映入眼帘的是青翠的山峦与掩映其间的白墙绿瓦,整洁的道路延伸至村落深处,树木点缀其间,绿意盎然。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酒香,忙碌着的村民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好一幅“和美乡村”的新景象。

看着眼前充满现代气息的村貌,很难想象这就是20多年前那个“家家都住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的贫穷落后村。

如今,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岩博村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生、人才赋能、共同富裕”的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起了酒厂、养殖场、生态农庄和露营基地等,村集体资产达到1.2亿余元,村集体经济累计达到129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万元,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先进村、文明村和示范村。

青山掩映下的岩博村。

01

党建引领

建强集体经济“主心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一穷二白”到“村企兴旺”、从崎岖难行到宽阔平坦、从泥土瓦房到洋楼砖房,岩博村的每一次变化、每一次改写、每一次蜕变都离不开一个人,一支队伍,那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以及村“两委”班子。

2001年元旦,余留芬挑起了岩博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9月担任联村党委书记)的重担。

“一个村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集体经济的发展就会失去基础,如果我们不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我和我们的班子就没有话语权。”余留芬说。

上任后,余留芬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从抓基层组织建设着手。把政治思想好,觉悟高,有能力、有水平、有文化,并乐于为岩博村的发展作贡献的同志纳入村级领导班子。明确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让村 “两委”成员“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各负其责而又相互协调配合。

当时,岩博村不通路、不通电,没有自来水,村集体经济积累不足千元,人均纯收入不到80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18.8%。面对这一现状,余留芬暗下决心:“要么就不干,要么就干好,一定要带领群众换个活法,摆脱这几十年来的贫困。”

要想富,先修路。上任第七天,敢想敢干的余留芬就与村“两委”班子商议,提出要修通岩博村与外界的道路,改变岩博人祖祖辈辈人背马驮的历史。

面对种种困难,村“两委”班子毫不退缩,修路缺资金,余留芬毅然拿出自己4万元积蓄购置物资。村“两委”班子带头背炸药、抡大锤、撬钢钎,几乎是用手挖锄刨的方式,群众也在他们的带头下积极参与,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修通了一条4米宽3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打通了岩博村发展的命脉。

路修通后,余留芬又将目光聚焦到村里的发展上。她先是带领村 “两委”班子借款回购了村里外包的集体林场,通过间伐,第一年就还清了贷款,还为村集体经济创收了8万元。有了林场经营的成功尝试,她心里有了底气。

从2002年起,余留芬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和敢闯敢干的冲劲,在岩博村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先后办起了特种养殖场、煤矸石砖厂、农家山庄、小锅酒厂、火腿加工厂等经济实体,让村级产业和群众收入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岩博村一直把党组织建设作为核心工作。一方面积极创新党组织模式,先是采取“村企联建”的方式,组建了岩博联村党委,推动村企共融发展。

2016年,为响应政府“强村带弱村”帮扶机制,岩博村又联合毗邻的苏座、鱼纳两个贫困村成立了联村党委,依托岩博村的产业优势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同年,联村党委积极协调贷款,以普惠股形式让联村1012户3650名村民全部入股岩博酒业,共享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岩博村积极加强村级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吸纳10余名有文化、懂发展的农村青年向党组织靠拢,把4名有技术、懂管理的农民党员引入班子;通过实施“一带一”的培养方式,从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管理人员中培养后备干部近20名,让村干部和党员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主心骨。

02

一业兴村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新引擎”

彝族群众,善饮酒,也善酿酒。岩博村村民用彝家传统方法煮小锅酒的历史已有600多年,当地家家户户都会烤酒。

“有这么独特的条件,何不发展制酒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呢?”基于此,2004年,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入股,成立了村集体企业“小锅酒厂”。

2011年,岩博村“两委”召开岩博小锅酒厂改扩建会议,160多户村民参与投资入股;2012年,岩博村村“两委”班子看准了小锅酒的市场潜力,大刀阔斧地对酒厂进行升级扩建,采用“招商引资+集体入股+村民认股”的方式,吸引了盘江集团、盘兴能投公司合作,建成总投资达1.5亿元、产量达5000吨的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岩博酒业)。

“真正让岩博酒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说到这,余留芬至今仍然激动不已:“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讨论中,我向总书记汇报了岩博的‘人民小酒’,总书记亲切询问我们岩博酒有多少度?价格是多少……一时间,新闻媒体广泛关注,使‘人民小酒’一举成名天下知,销量一路飘红。”

目前,岩博酒业占地600余亩,现有职工900余人,年产纯粮固态发酵优质清酱香型“人民小酒”达5000吨。

“我们希望建一条年产3000吨的纯酱香型白酒生产线。可是因为资金有缺口,一直未能建设,直到广东省中山市帮扶资金的到来!”余留芬说,2023年,岩博酒业获得5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有了这笔钱,总投资6000万元的纯酱香型白酒生产线开始启动,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等到新生产线建好投产后,至少又可带动3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岩博村村民在“人民小酒”生产车间实现就近就业。

历经20年不断探索,岩博酒业从手工作坊的小锅酒厂,“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企业,销售额达到3亿元左右,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也让当地群众成为了“职业工人”和股东,不仅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年底还能拿到分红。分红最多的可以拿到20多万元,最少的也在1万元左右。

“我家老少一共七口人,有三人在酒厂上班,全家人每月在酒厂的务工收入就有1.2万多元,有了这个酒厂,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太好了。”岩博村村民赵金嫦乐呵呵地说。

03

多业融合

丰富集体经济“新业态”

“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凉爽,吃的玩的都有,我们几家人有空就会约着一起到这里避暑游玩。”游客赵娟说。

这段时间,岩博彝人谷景区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在树林里搭起帐篷、铺好野餐垫、放好折叠椅和食物,或坐在帐篷下品尝美食、闲聊小憩,或在草坪上与宠物嬉戏互动,在大自然里尽情呼吸,畅享度假生活,邂逅山乡春日,体验诗和远方的激情和浪漫。

该景区是由岩博酒业全资子公司贵州彝人谷生态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占地300亩。“我们采取‘岩博酒业+N’的模式,全面拓展酒业效益的带动能力,丰富岩博集体经济新业态,借力发力,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岩博酒业战略副总裁王亚松介绍。

在“岩博酒业+种养业”方面,岩博酒业明确近期规划5万亩、远景规划12万亩高粱种植基地,目前完成2万亩,辐射普古、英武、乌蒙等11个乡镇百余家合作社参与高粱种植,带动2万户农户增收。岩博酒业每年将上万吨酒糟分配到岩博村个体养殖户、大型养殖场,带动1950余户村民实现增收。在“岩博酒业+旅游业”方面,岩博村依托自身特点和优势,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380万元,完善提升文旅配套设施建设,在3A级岩博酒业生产基地旅游景区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出酒文化展示和体验为主的民俗特色旅游、森林草地露营基地、雨林山地草甸综合地形地貌越野基地、青少年户外拓展营地等基地,成功塑造了“乡村游+产业游+回厂游+自主游”的岩博旅游文化品牌。

在“岩博酒业+培训基地”方面,岩博村规划建设了“岩博现场教育培训基地”,把20多年来的集体经济发展致富经验和做法在实训基地进行分享,并推出党建扶贫成果展示和体验为主的党建红色旅游。近年来,岩博村接待全国各地来学习培训、观光旅游的人员达20万人次以上。

04

人才选留

培育新型集体经济“生力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岩博村紧紧抓住“人才”这一关键要素,坚持在“选、引、育、留”上下功夫,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岩博村通过实施“高薪引才”“持股引才”等计划,引进2名博士、160名大中专毕业生。聘请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担任岩博酒业的总顾问,聘请酿酒专业博士黄永光担任岩博酒业酿制总工程师,聘请酒业营销策划人白玉峰担任酒厂销售总经理。与贵州大学、六盘水师院共同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大批80后、90后,正逐步成为岩博酒业的中坚力量。

第一个来到岩博的“外乡人”是刚退伍的姚超。他来自金沙县,家里也有一个酱酒厂。2013年,姚超受邀出任岩博酒业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生产、技术、质量、科研及发展规划等工作,带领团队在全国首创清酱香型白酒酿造技术体系,开发“人民小酒”等9个品牌。此后,岩博酒业又吸引了海外留学的李思维等一批外地人才。

“除了引进外地人才,我们还注重人才引留工作,想方设法把本村飞出去的‘金凤凰’请回来,村党委班子逐家逐户分头做工作、搞动员。”岩博村党支部书记肖本原说。

肖玉龙是岩博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也在外地工作过。受村 “两委”邀请,他于2011年回到家乡,成为酒厂的一名普通职工。2019年,工作业绩突出的他已经成为岩博酒业的副总经理。

经过多年努力,岩博村培育各类乡土人才300多名,其中57人获得农业中级职称,带动125户经营种养业,130户经营运输业,10户经营个体酿酒。

人才成为岩博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生力军”,支撑着岩博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多年努力结硕果,岩博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国家级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等殊荣。

谈到未来,余留芬满眼憧憬。岩博村将继续坚持发展“人民小酒”作为该村的龙头产业,通过“人民小酒”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链群的发展,不断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

(作者:李卫杰 李曼 万文贤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六盘水市委宣传部、盘州市融媒体中心)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20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