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名为“男性的衰落”,其实是在呼唤男性不需要男子气概(即“阳刚之气”)的权利。
核心思想是:标准男性制定的“男子气概”标准需要变革,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且阻碍着世界的进步。
几年前脱口秀女演员杨笠一句“普通又自信”,让她被那些戳中痛处的男人记恨至今。
豆瓣不少读者说《男性的衰落》书名没起好,太有攻击性,容易让男人反感——男人可真是惹不起的生物。
《男性的衰落》批判男人比杨笠更有深度和广度,“攻击性”更强,批判男人这件事,男人更专业。
一、男性的衰落和男子气概
作者格雷森·佩里是有意用这样一个书名,他的写作目的是唤起广大男性对男性衰落这个议题的关注,推动扩充“男子气概”内涵的改革。
比起书中对标准男性的犀利批判,书名已经算温和了。
1、男性的衰落
从全书内容来看,“男性的衰落”有三层意思,一是“标准男性”话语权的衰落,二是“非标准男性”男子气概的衰落,三是男子气概的衰落。
作者用了4章,从权力、表现、暴力、情感4个方面来论述这种衰落。
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以前被标准男性排斥在外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和“不标准”男性,都觉醒了,并逐渐开始掌握话语权。(想起斡鲁推荐那篇红叶绿叶的故事)
2、男子气概
作者的写作目的有一条: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男子气概,并在了解后做出改变,因为男子气概不全是好的。
7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罗列了传统的男子气概,或者说男性性别角色的四大要素:
“娘娘腔免谈”、
“影响显著”(男人追寻成功和地位,渴望被仰视)、
“吃苦耐劳”(男人坚毅、自信而独立的气场,尤其在危机面前)
和“去死吧”(说明男人行事粗暴、大胆、有侵略性是被允许的)
——“阳刚之气”足以概况。
从外在条件看,佩里是“标准男性”,但从内心看,他男子气概不足,是“不标准男性”。
他曾经努力过,但最终发现,不是他不行,是男子气概的规则有问题,于是开始反思“规则”的合理性。
他发现男性权力无处不在。空调、卫生间都有性别歧视,空调永远被设置在男人的舒适温度,男洗手间极少需要排队,公共场合的女洗手间几乎总是不够。
由此开始审视神所有他已经习以为常的一切,甚至垃圾桶。
3、男子气概为什么需要被质疑?
男子气概的核心是占据高位。
所以在男人之间,炫耀或攀比不知不觉就发生了。
现代男性永远处在危机之中——只要有男子气概这个标准在,男人就要被迫时刻处于“雄竞”的状态。
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看,几乎所有男人都爱吹牛。吹牛的目的不就是显示他比别人厉害吗?
但是,“男子气概的大奖只能落入少数特权人士的口袋”,绝大多数男人都被裹挟着,在一个自己不擅长的赛道参加“雄竞”。
所以,“男子气概的受害者有一半都是男人”。
而且“男子气概”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比如,过时的男子气概到处引发犯罪,挑起战争,限制女性发展,唆使男人搞垮经济。
用作者的话说,“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能归结到一个病根:有Y染色体的人的行为。”
二、标准男性和不标准男性
1、标准男性
“标准男性”的概念是《男性的衰落》一大贡献。标准男性就是中年白人中产阶级异性恋男性,是佩里批判的主要对象。
他们以自己为标准,制定了一个全世界通行的行为准则:男人要有男子气概。
男子气概什么样也是以他们为参照物制定的。
标准男性赞扬的东西就一定好,批判的东西就一定坏。
跟他们不一样的都是“异端”。
标准男性制定的准则为什么会全世界通行?
因为他们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掌握了话语权,自封“裁判”。
另一方面,他们努力“打扮成中性无色的样子”,让大家意识不到标准男性准则背后的“霸王条款”。
“父权制几个世纪的改造,令社会已适应并偏好中产阶级男性的视角”。
“几千年来,男性力量影响着我们生长的社会,塑造了一个有利于标准男性的体制,并使所有人相信,这个体制是自然而普遍的事实”。
标准男性人数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占据社会金字塔顶端,有心或无意地将自身价值观和偏好强加给其他人。
他们在政府(百分之七十七的成员)和会议室(富时指数公司百分之七十九的主管、百分之九十二的常务董事)里充当主力军。
标准男性就是权力的化身。“社会很大程度上就在按他们的规则运作”。
这就好比让姚明和全红婵比篮球,让苏炳添和巩立姣比短跑,让苏翊鸣和张伟丽比滑雪,让邹市明和朱婷比拳击。
规则对谁有利,一目了然。
标准男性制定规则——标准男性更容易成功——标准男性话语权更大——标准男性制定规则,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但标准男性不会承认这一点。
标准男性和男子气概在原始狩猎年代、战争年代和重工业时代无往而不利,“那时传统男人自带的火暴脾气、暴力倾向和肢体力量都能各司其职,男人能统治女人。”
但到了21世纪,科技和社会进步让男人的传统生理优势无用武之地。
以前的标准男性成了“老式男人”,他们理所当然地怀旧,花大力气维系老式的性别权力关系,希望回到过去那个他们说了算的“黄金时代”。
2、不标准男性
卡尔•荣格说:“正常是失败人士的终极目标。”
佩里说“正常”“自然”都是危险的词汇,常常是仇恨和偏见的根源。“标准”也是。
因为这些词一旦出现,必然意味着有不标准、不正常、不自然。
佩里是“白人中产阶级异性恋男性”,但他是一个异装癖,12岁就开始强烈质疑自己的男性气质。
虽然他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都是男,但他还是“不标准”男性。
他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表达“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的意思,男人也可以有脆弱、情感丰富等面貌,进而为像他这样的“不标准”男性发声。
这本书的第一句话是:献给艾伦·麻疹和它所有住在男性心中的同伴。
艾伦·麻疹是一只泰迪熊玩偶,佩里第一次过圣诞节时收到的礼物。
佩里说他把他男性的角色——即男子气概转移给了这只泰迪熊。佩里是它的保镖。
佩里潜意识中艾伦·麻疹的形象是和蔼的独裁者,代表佩里心中理想的男性形象,象征了他年轻时认为好男人所拥有的品质。
这种形象正是标准男性的样子。
艾伦·麻疹是佩里想成为标准男性,却又无法做到的潜意识的投射。
三、批判
1、恐同、厌女和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
“娘娘腔免谈”其实是对女子气的排斥,男人对女性气质爱恨交织的关系既深远又复杂。
讨论男性身份时,大家避而不读的可能不是恐同,而是对自己看上去像同性恋的恐惧。
厌女和恐同的思想根源都是男子气概。
在标准男性的世界里,女人和男同都是“异端”。所以男人们既要表现出跟女人和男同截然相反的一面,又要防止别人认为自己“娘娘腔”,是男同。
男人们都感觉自己的男子气概被严格监督,监工主要是其他男士,他们自己也在监督着别人。
只有男人能让另一个男人拥有阳刚之气。
男人只能从一种人身上认证自己的男子气概,那就是真正能理解这种成就的人:其他男人。成就同样高的人。
这跟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说的观点对上了:
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建立在厌女症的基础上,由恐同来维系。
男人把女人看作“恶心污秽不可理喻”的“动物”,但他们又不得不依赖女人来满足欲望,这是“好色男人的厌女症”。
男人的价值是由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决定的,而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是由恐同来维系的。
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我个人理解为男人在男人中的社会认同感。
2、男性性别运动(男人打男拳)
虽然作者是英国人,写的也是英国社会,但他批判的“男权运动”放在中文互联网完全适用。
女性一向在性别议题中起主导作用,毕竟她们受到的性别压迫更大。
在性别议题上,许多男性的态度可以总结为“不要没事找事”,他们对于自己既得利益者的身份心知肚明。
男人和男孩们经常将性别、性政治、防性骚扰和两性关系视为女性话题。
那些思想陈腐、人际交往能力过时的“老式男人”对于女性的觉醒愤愤不平,催生出一种新的男性性别运动,与女性主义叫板——现在互联网各大平台上那些“男权”博主不就是这样吗?
男性性别运动的初衷是号召人们重新审视、重新想象男人在现代社会的位置,现在却被一群年纪较轻、满腔怒火甚至毫不掩饰自己厌女症的男人绑架。
一句话概括男权群体现在的行动方向:加害者扮成受害者。
这点或许最该怪罪互联网的本质,网络似乎能将抽象的怨气具化为偏执的谩骂盛宴。
但该批判的也得批判:
他们像谈论货币那样谈论生理性别。网上那些性别歧视的口号或许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或许只是借机发泄,只是一群一事无成的废物向幻想中的男子气概部头目献媚。
我不知道这些男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但他们给我的感觉像是那种社交技能匮乏、受教育水平低下、无法权衡约会得失的男人。
他们躲在匿名的网络背后,用偏执的阴谋论安慰自己。他们声称左派媒体忽略他们的故事:强奸诬陷、女性施暴、男人面临的歧视。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暴烈激动、攻击性强的口吻暴露了真相。
就算他们不明说自己抗争的目的是什么,也很容易看出他们试图扭转时间,回到社会性别关系符合他们性幻想的时代。
他们紧抓过时的社会性别角色不放,埋怨世界不经他们允许就发生了变化。
佩里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所以批判、分析之后,还是对他们抱有期望:
他们可能本身是理智的人,只不过利用互联网发泄罢了,但我担心有些心怀怨恨、受孤立的年轻男人读到类似帖子,会升级内心的怨恨,从而发展出暴力行径。很多男人因缺少自嘲能力,会把这些“无害的发泄”当真,而这对他们追求幸福生活是没有帮助的。
真正的男人权利运动至少应该是这样的:
在教育下一代时,不会怀疑或抗拒女人取得优势地位的局面,而是学会去理解这种局面及其重要性,让他们明白男人现在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不变成老古董或被历史消灭的恐龙,学会成为真正的现代男人。
3、批判男人这件事,男人更专业
四、方案
就开头所说的核心思想,作者花了将近7万字来论述,可以称得上“苦口婆心”了。
那些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从而遭遗弃或走下坡路的男人必然会愤怒。他们要承受矫正的阵痛期,但矫正势在必行。
佩里不厌其烦地讲:若想让男人全身心投入变革,只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将变革描绘成对他们、对社会都有利。
只有让男人看见变革的益处,他们才会参与进来。
撕去标准男性身份,对标准男性自己也有好处。
我们要重新构建男子气概,才能让男人适应平等社会。
真正的平等是,资质平庸的女性、黑人或工人阶级白人在就业时,能和同样平庸的中产阶级白人获得均等机会。
我们要站在高处疾呼,男子气概可以是你希望的任何模样。
在二十一世纪做个有吸引力的男人,可能需要有一点女性主义者的样子。
最后佩里发出了男性的未来宣言,呼吁广大男人抗争权利:
男人的权利
脆弱的权利
弱小的权利
出错的权利
相信直觉的权利
犹疑不决的权利
灵活处事的权利
不因上述任何权利而羞愧的权利
五、槽点和金句
这本书总的逻辑比较简单,内容也不多。
读完想做一个思维导图,发现不是那么容易:重点不是那么突出,条理不是那么清楚,很多车轱辘话来回说。
翻译看得更别扭。比如:
先进的女性主义言论让男人有挫败感,好像在否认他们、羞辱他们,你没用了。
——应该是“否定他们”吧。
男人的性别观也不真实,例子之一便是所有男人都认为其他男人每天做三次爱,每周至少也有三次。男人在成长过程中坚信,要想成为真男人,做爱的频率必须无限接近想到性爱的频率。
——这难道不是性爱观?
肌肉多余和任何东西多余一样,很容易被视作粗俗。
权力是获取性伴侣过程里最重要的武器。
所有那些批判男人的句子都是金句,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
如果你注意到别人身上的什么行为,多半是因为你自己也有。(缺啥炫啥,有啥攻击啥,(#^.^#))
随着年龄和见识增长,我意识到人是羞不死的。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犯错、失败、被拒或示弱。
作者:转蓬飘飘(斡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从不试图说服别人,只不过诉说自己的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